CIFCOM跨境电商 CIFCOM跨境电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海百科 »

facebook signin

「个人信息可携带权」正式生效,一场影响你我的产业变革拉开序幕

导语:2024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它影响互联网时代的每个人,将它视为互联网行业乃至时代的分水岭”也不为过。那它与产业变革又有什么关系呢?这篇文章运用大量的例子来详细地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以后有人要写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2024年11月1日必定是绕不开的节点。

这一天,《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它影响互联网时代的每个人,将它视为互联网行业乃至时代的分水岭”也不为过。

从2003年官方启动研究工作算起,《个人信息保护法》整整酝酿了18年。2024年10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首次公开亮相,相关规定从条款分散正式走向专门性立法。这部法律中不乏将震动产业界的规定,三审中引入的个人信息可携带权”就是其中之一。

过程本身就透露了很多信息:一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是个大工程,涉及多方利益,需要探索和博弈;另一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极重要,个人和产业都将受其影响,它关系到数字经济的发展,乃至一场生产力革命。

也许有人会问,信息泄露有可能会被诈骗分子利用、或者被大数据杀熟”,但这跟生产力变革”又有什么关系?

一、撬动变革的数据石油”

关系太大了。

工业时代的战略资源是煤炭和石油,到了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产业界争相抢夺的资源,这已经是行业共识。

在所有类型的数据中,个人信息(或称个人数据”)占比近七成,涉及利益最广,处理和监管起来也最复杂,这也是为什么需要《个人信息保护法》这样的专门性立法。

回想一下,近几年APP里的广告推荐是不是越来越准了?以前上网购物要主动搜索,现在是不是只要刷推荐流就行了?还有,有些智能硬件卖得很便宜,毛利很低,厂商不打算赚钱吗?

这都要归功于数据的魔力。大量的商业创新和效率提升都建构于数据之上,比如互联网广告的精准营销、电商和资讯平台的千人千面”。那家智能硬件厂商真正想要的并不是硬件收入,获取用户数据才是重点。

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产业界很容易出现两种动作:一是过度收集个人数据,二是主动造墙”。两种风气叠加的后果便是企业封闭生态,把获取到的用户数据归为己用,进而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封闭生态成了主流竞争方式。逻辑也很好理解:公司积累的数据越多、质量越高,就能更精准地针对用户特点开展业务,也更容易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马太效应由此而生。

但这是有问题的。在这套竞争逻辑里,海量的个人数据成了企业的私产”,用户对此几乎没有话语权——明明是我”的数据,但这些数据放在哪、怎么用、能否转移,我”完全做不了主。

情况正在发生转变。伴随着监管的推进,互联网行业开始拆墙”,我的数据我做主”也进入了探索阶段。

这里不得不提到《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个人信息可携带权”。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五条第三款的规定,个人请求将个人信息转移至其指定的个人信息处理者,符合国家网信部门规定条件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提供转移的途径。

简单地说,这项权利将强化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控制权,个人可以将数据导入第三方,也可以在同类或相似服务的不同服务商之间轻松转换。

比方说,小李原先用着A公司的在线音乐APP,现在他想换用B公司的产品,但又不想重新整理一遍歌单。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小李可以完全按照意愿转移他的歌单数据,因为这是其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体现。

早些年的携号转网”其实也是尝试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例子。但直到目前,这项权利离完全落地还有不小距离。

国内的个人信息转移形式一般是让数据在企业之间的直接传输,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仅仅是进行笼统的授权,难以把控和监测自身数据的传输和流转,在业务链条中尚处于被动的位置。

各行各业都已经见识过数据的魔力,那么想象一下:假如个人数据可以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在产业链上下游,乃至跨领域、跨行业之间自由流转,将会带来多少商业创新,带来怎样的生产力变革?

这便是个人信息可携带权”之于产业的深层意义,只是理想很美好,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落地并不好做。

二、难点、实践和天花板

难点俯拾皆是。个人数据体量庞大,重要且敏感,如何合法合规地存储、流通、使用这些数据?怎么规避数据运营商谋取私利的可能?又要如何在公众利益、企业发展和激活数字经济活力之间找到平衡?

再往深处看,就算有了安全便捷的存储和流通方案,但要鼓励产业各方参与其中也存在难度。

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推进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加上各种出于竞争的考虑,企业主动配合的热情未必会高。

这些问题充满了既要又要”,没有现成的答案能参考,只能靠探索和博弈。

相比国内,海外对个人数据携带的探索要早一些。美国、欧洲、韩国等国家地区,都已经针对个人信息可携带权出台了相关制度,并形成了由企业主导和由政府主导两种发展路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有模式均有不足之处。

美国企业发起的DTP(Data Transfer Project)项目是典型的由企业主导的个人数据可携带模式。2018年6月,美国颁布《加州消费者隐私法》(California Consumer Privacy Act,简称CCPA”),在CCPA立法后不到一个月,Google、Facebook、Microsoft、Twitter四家企业联合发起了数据迁移项目(即DTP项目),目的是创造一个服务对服务的开源数据迁移平台。

可以把DTP项目简单看作一个数据联盟”,只要用户所用的服务来自联盟”内的公司,那么他在转移照片、音乐、邮件等个人数据时就可以很方便。

DTP模式运作逻辑|引自《DDTP——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白皮书》

比方说,小李是Google用户,想把照片转移到微软的OneDrive中,那么他只需要授予微软读写照片的权限、打开Google的文件传输界面、选择目的地并点击”发送”,所选照片就会从Google复制并传输到微软,期间无需使用用户的带宽或硬件。

目前,DTP项目参与者包含了各个美国互联网巨头和数十家图片音乐网站及云存储服务商,基本覆盖了美国用户存储图片、视频和音乐的主要渠道。

用户传输照片的需求解决了,但DTP项目也有局限性。个人数据是存储在企业服务器上的,用户无法选择数据存储位置,数据迁移过程中出了问题也难以追责。还有,DTP项目仅限于图片、视频和音乐等较为标准化的数据传输,这个联盟”里也缺少中小参与者,缺少互联网行业之外的企业。

韩国的MyData模式则完全是另一种思路。

相比DTP项目,MyData模式由政府主导,中心化特点明显,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整合了各个公司的个人数据平台,当用户想要访问和携带个人数据时,只要授权接受者从MyData平台获取就行。

MyData模式运作逻辑|引自《DDTP——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白皮书》

今年1月,韩国在金融领域开展MyData服务试点,用户可通过MyData运营商的APP,要求金融机构将信息提供给MyData运营商,便于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查询、金融产品咨询、资产管理等服务。

按照官方的计划,MyData服务今年8月就会在韩国全面推行,但这个计划推进得并不顺利,不仅全面推行的时间点被延迟,MyData服务所覆盖的个人数据类型也远不如设想中丰富。

缺少激励机制是数据类型不够丰富、跨行业协作困难的重要原因。此外,设置MyData运营商相当于创造了额外的个人数据存储节点,用户层面无法自主选择数据存储位置,企业端也会对MyData运营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定位心存疑虑。

总的来看,DTP项目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但看上去只是互联网大公司的朋友圈”,中小企业进不去,用户的控制权也不强;MyData模式虽然更强势,试图覆盖的领域更多,但也遇到了更大的阻力,同时又制造出了新的潜在问题。

两种模式都没能让用户自主选择数据存储位置和追溯数据的传输轨迹及授权信息,生态层面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且暂不能实现跨行业通用的个人信息携带,离完全意义的个人信息可携带”尚有距离。

三、新技术、新可能

好像处处都是悖论,所以个人信息可携带”只能是空中楼阁?

倒也不必如此悲观。技术带来的问题,还是要用技术来解决。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在他的《技术与时间》一书中也强调过技术具有两面性,它既是解决问题的解药,也可能会制造新问题。

要解决互联网时代留下的问题,更前沿的技术具有更多的可能性。相对应的,提供解决方案的角色必须深谙前沿技术潜能、同时还有过丰富实践经验。

至于新技术可以为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落地带来哪些启发,不妨先看看这个案例。

疫情期间,人员流动不便,尤其是在当前法律框架内,居民个人隐私信息还面临着难以实现跨境传输的问题。也就是说,境内的健康码再绿,两地健康信息没法真实互认,个人想通关还是困难。

为了解决两地居民正常跨境通关的难题,2024年5月,在FISCO BCOS区块链开源底层平台的技术支持下,广东和澳门两地政府部门推出了粤澳健康码跨境互认项目。目前,项目已服务数以亿计的人次在粤澳两地跨境通行。

受益于项目的区块链特性,用户可以自主携带申报个人健康信息并自行上传,结合基于哈希值的可验证数字凭证?数据指纹”上链,实现数据验证及健康码互认互换——在后端,个人健康数据文件的哈希值和用户的数字签名将记录在区块链上,数据原文信息则仍保存在健康码发行机构的本地数据库中;在前端,用户无需在多个平台重复填写信息,只需简单授权,产品将自动为用户转为前往地区的健康码。

简而言之,正是因为有了区块链技术的加入,个人健康数据得以安全、合规地实现跨境互认。用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同时也是个人信息传输过程的核心角色。

是不是看出了门道?主动发起授权、合规安全地传输自己的健康数据,将其用在另一个重要场景,这不就是个人信息可携带”吗?这个项目是不是有可能给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推进提供一些参考?

为粤澳健康码跨境互认项目提供开源技术支持的微众银行,也是这么想的。

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在诞生之初就格外重视新兴技术,毕竟,只有把握商业模式变革、技术创新的浪潮,才能捕捉到更大机会。

凭借在前沿金融科技领域的积累和实践,微众银行构建了一系列开源框架、底层技术套件或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牵头金链盟开源工作组打造的最大国产联盟链开源平台FISCO BCOS,以及全球首个工业级人工智能联邦学习开源框架FATE等等。

在此基础上,微众银行对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落地也有了新的思考,其认为挑战主要来自安全存储、可信传输、协同生产三方面,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Distributed Data Transfer Protocol,DDTP)在每方面都有针对性优势。

从用户的视角看,DDTP的运作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两步走”:

第一步:用户从数据提供者处下载个人信息数据,并存储在个人指定的位置。存储位置可以是本地,也可以是云或其它位置。为了确保个人真实意愿、防止真实数据被篡改、保持传输给接收者的个人信息与提供者提供的个人信息一致,经用户授权后,可进一步引入权威中立的第三方机构见证数据存储过程,并获取相关文件的哈希值(而非源文件)作为数据指纹”存储于区块链上。第二步:用户将下载的个人信息数据传输给数据接收者,并对使用范围和使用目的等进行授权。数据接收者收到数据文件后,可以通过数据指纹”的核验,完成验真过程。与此同时,个人所有授权记录、数据接收者的具体使用情况也皆可在链上进行记录,便于个人未来追溯相关文件的流转。

打个比方,这就好像是将个人信息发送了一次数据快递”:在用户申请后,他的个人数据由数据提供者打包发出,用户接受个人数据包裹”并存在自由选择的储存方。

此时,权威中立机构见证寄包裹”的过程,并将包裹验证码”存在区块链上。由于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当用户再把包裹”寄给数据接收者时,数据接收者只需在区块链上查包裹验证码”,就可以确认包裹”是原始包裹,快递过程中没有被打开过,即数据未经篡改。

DDTP模式运作逻辑|引自《DDTP——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白皮书》

和已有的个人数据携带模式相比,DDTP将个人”在数据携带过程中的地位提到了新的高度。个人”是数据传输的发起方,可自行选择数据存储位置,对数据授权范围和使用方式均有话语权。此外,数据携带过程中存储和验证分离的设计,可以避免数据的不必要复制,提高安全性。

确保安全存储”的同时,基于对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的充分利用,DDTP将个人信息存储、传输和验证分离,解决了验真、溯源、审计、信任机制传递等方面的问题,这便是可信传输”的实现。

还有,由用户自主发起并结合数据指纹”上链验证的方式,既符合政策的合规要求,又能解决跨机构、跨行业、跨场景的数据协同生产问题。与此同时,由于DDTP降低了数据使用者处理数据的成本,产业各方的参与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提升。

换句话讲,不仅是破解了已有模式的痛点,DDTP还具有成为一种通用的数据携带模式,广泛应用于跨行业和跨企业的数据合作场景的潜力。

基于公众联盟链理念的区块链跨链技术,所有分散的细分领域应用平台可以链接起来,构建更广泛的分布式数据传输、核验和协作的新生态。届时,数据接收者只需要在任意应用平台中一点接入,就可以在接收个人自主上传数据的同时验证所有来源的个人信息数据。

柳暗花明,新技术提供了新可能。我的数据我做主”、个人信息数据安全、高效、合规流转的光明图景,如今又清晰了一些。

互联网带来了极大的效率变革,也带来了前所未见的问题,但回顾近几百年的历史,科技创新在许多重要时刻都是问题的关键解药,而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在技术前沿拓荒的人和组织。

今日,数据合规翻开了新的一页,同时被翻开的还有新技术带来的全新未来。基于在前沿技术领域耕耘多年的成果,微众银行的探索将给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而当个人信息可携带权”不断获得实现,产业离新的生产力解放”也将更近一步。

作者:鸿键,微信公众号:深响

本文由 @深响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头条的算法推荐,并不神秘!

近日以来,总能看到许多用户隐私泄露的事件,在纷纷扰扰的质疑声中,今日头条也中箭了。事实上,头条的精准推荐并非获取了用户隐私,而是采用了缜密的算法机制,让我们看看笔者是如何分析的吧?

大数据时代,用户对于个人隐私无处安放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全感,近年来315曝光的一些用户隐私泄露、甚至公民信息被非法贩卖的事件,可谓触目惊心!而每年两会采纳的相应用户隐私保护提案,也正逐渐完善相应的法律保护边界。

内容推荐引擎、个性化定制千人千面自从今日头条大放光彩之后,开始被很多知名APP所采纳。不过,用户与信息流平台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一些用户既享受到了App通过数据收集带来的便利,也担心过于精准化的推荐所带来的烦恼”。

3月下旬,网上出现一些对饿了么、美团外卖等餐饮O2O平台通过录音权限窃听用户隐私的质疑。饿了么、美团官方均予以否认,并认为利用录音提取关键词进行本地商品服务推荐是一种无端的猜测”,况且相应的技术条件还达不到。

几乎在同时,今日头条在类似的质疑和谣言中并未幸免,大致的描述通常是这样的——我和我朋友昨天在谈论xx,第二天头条就向我推荐了xxx”;我在某某App刚看过xxx,第二天头条就向我推荐了xxx”等等,一些用户也带入到是否头条也通过录音窃听用户隐私的自证预言”之中。尽管头条官方辟谣,但由于今日头条在内容兴趣推荐精准度方面逐渐提升,类似用户的猜测”并没有释然。

这种现象本质上是很多用户对算法不了解,从不了解到恐惧,甚至产生了一种迷信”态度,误以为内容推荐引擎是一种读心术”,可以知晓人很多隐私。事实上,从头条、快手的崛起可以看出:兴趣引擎(机器主动精准推荐)已经开始逐渐取代搜索引擎(人发起需求精准找),成为新的底层技术架构。在未来二者之间的融合也会成为信息分发平台的主流,这也是目前百度App、今日头条从不同擅长领域进取的方向。如果懂的人不讲,不懂的人瞎说,以讹传讹只会加深了对新技术的误解。

一、对用户隐私的获取边界,是算法的权限

推荐引擎与搜索引擎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系统给用户推荐,而后者是用户主动发起寻求;所以,推荐引擎在启动期的时候,需要放在内容池中测试用户的兴趣,再基于用户上网的行为数据进行定制化推荐,显然更依赖用户上网所产生的数据。

关于这一点,今日头条在《隐私政策》中并没有否认:

第(1)条即为为了保障产品的正常运行,实现个性化推荐、发布信息、互动交流、搜索查询等核心功能以及其他功能,我们会收集你的部分必要信息。”

第(2)条中提到了收集的是用户的哪些信息,在你进行注册认证、发布信息、互动交流或使用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时,基于法律要求或实现功能所必需,我们可能会收集姓名、联络方式、通讯录、图文、音视频文件、地理位置等个人信息。”

根据网络评论实名制的要求,上述条款在如何一款资讯类App之中几乎都是一样,而所收集的音视频文件”与图文”是已发布的信息,并且是基于法律要求或实现功能所必需才进行收集,在第(5)条又重申我们将努力采用合理的安全措施来保护你的个人信息。特别地,我们将采用行业内通行的方式以尽最大的商业努力来保护你个人敏感信息的安全。”

(图片来自头条隐私政策)

如果把头条的推荐引擎比作一台人工智能(AI)机器——人工智能的特点比你更懂你自己,帮你干活还不累”,应用在信息分发领域,要实现智能推荐,须有足够丰富的用户大数据作为算法的训练场景,这些数据的源头活水即用户关注、收藏、搜索、浏览偏好等”等上网使用行为数据,作为个性化推荐的燃料”。

并且AI还能根据反馈、发布、点赞、评论等用户主动发起的行为以及明确授权同意开启的地理位置信息”来动态调整算法推荐,因而说到底,算法的推荐也是后置的”分析处理,并没有先知”窥探能力。

对于通过录音窃听用户隐私”的担忧,笔者发现条款里是这样写的,你使用上传图片、发布音视频功能时,我们会请求你授权相机、照片、麦克风等敏感权限”。就跟使用微信不开启麦克风无法发送语音消息、使用滴滴没有授权用户地理位置无法打车是一个道理,开启麦克风这一敏感权限”只会在上传音视频时才会主动由用户开启,而所谓的窃听”则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后台开启并用于不正当用途。

(图片来自头条隐私政策)

至于App开启用户麦克风进行录音窃听,需要远程操控用户手机,一般是黑客在用户手机先放病毒安装包,市面上的手机系统和病毒软件把这样的安全漏洞也解决了。即使是App通过麦克风录音要综合考虑语速大小、音量大小、环境音大小、语音清晰度以及地域口音等因素,其语音识别准确率非常有限、商业用户价值不大,远远不如通过用户上网行为数据进行推荐来得直接有效。

算法推荐除了用户个性化资讯push外,还应用在广告精准推送和营销上,这构成了目前信息流产品的主要商业模式。

二、从微头条、抖音推荐内容中管窥社交在算法机制中作用

头条系产品的形态不一样,但是底层技术是一致的,尤其是基于用户上网行为分析出兴趣图谱、推荐潜在感兴趣或有用信息的引擎是一样的。

头条产品在2017年4月份上线微头条之后,头条系统推荐内容的确更加精准化了,此前很多媒体人骂头条内容low,现在基本上是听不到了。

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头条的流量上涨吸引了很多优质原创作者,导致其内容生态整体质量上有提升;另一方面是引入微头条等社交关系链之后,系统在启动期不需要释放不同类型、关键字领域的内容来测试读者的兴趣点,而是会参考互动频次最高的网友,以筛选或相关领域的内容推送给关系链上的用户,通过社交紧密程度辅助内容个性化推荐的准确率。

如果用户有两台手机分别不同的头条账户就会发现,在微头条中互动的频次比较高,并且会直接影响到系统内容推荐。而系统推荐的一些大V,往往也是好友所关注的,这加速了一些大V吸粉的效率。”一位关注阿星微头条,并且经常互动的好友向我反馈,头条不只是完全的信息‘流’,很注重粉丝的留存。”

(第一张图和第二张图是新手机头条账户;第三张图是我经常使用头条号页面,相关度很高)

社交关系链的引入对头条内容进化来说是一次蝶变”,以往头条的推荐只需要根据用户本身上网数据进行兴趣推荐;引入到社交因素之后,除了根据机器默认用户兴趣偏好以外,还会把好友已经看过的西瓜视频、小视频、悟空问答等推荐给新用户,从而大大产品的使用粘性。

类似的作用机制与微信公众号中好友通过点赞在看”筛选优质内容如出一辙,不过,以社交推荐内容的方式在头条相对隐蔽,也更为数据化。

同样的机制也会出现在抖音的流量推荐之中,第一步是机器测试、积累数据后识别用户的兴趣爱好;第二步开始引入互动高频的抖音好友完播、点赞、评论的内容,从而让用户在刷抖音时获得沉浸式体验。

在第一阶段的抖音,机器会更换美女、帅哥、美景、搞笑、萌娃、宠物、才艺、技能、情感、干货等不同类型进行测试,在兴趣标签相对宽泛时,信息流推荐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并导致火爆的视频创意演变为套路化的程式。

而在引入社交相关度个性化推荐之后,用户刷到的下一个短视频,推荐权重最高的是——很多概率会是抖音上互关的好友点赞过短视频,会做优先呈现;如果你关注的好友很少,这种体会将更加明显,机器默认为好友感兴趣的视频你也会喜欢。这一点上看,抖音进行流量推荐也并非神秘莫测。

「假如你有两个抖音账户,你会发现抖音推荐的小秘密 ,那就是会直接推荐关系链上(互关的、互动高频的朋友)看过的视频。比如:在另一个手机上点的视频,会推荐到另一账户之上;要是找不到此前看过短视频,只要在另一台手机上一直往下刷,一定可以刷到!另外,西瓜视频的推荐也是如此,这让我找到了自己喜欢刷西瓜视频的原因,因为机器默认我的朋友大体上和我的欣赏趣味是一致的,所有看起来厉害的算法推荐,其实也是有社交的。」

我曾把这个微头条征求其他好友确认,发现这并非个别情况:

(同时两台不同手机登陆不同的账户刷抖音,重合率非常高并非偶然现象)

在微头条、抖音之中都有一个特点是:每一条更新内容的流量与粉丝量的大小并无强关联,头条的算法推荐摆脱了自媒体对私欲流量的依赖,只要是优质的并且有高强度的互动率内容,都有可能爆”。这表明:社交因素在其中既起到了甄别内容质量作用,也引导着账户间互动。

三、理解算法机制,信息流平台懂用户”是靠技术

算法型驱动产品不仅在信息分发中逐渐成为主流,还大量应用在电商以及O2O交易平台之中,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淘宝强调内容电商、拼多多强调去中心化的商品兴趣推荐”的原因。头条用户、市场人常文平认为,算法推荐虽然方便,应用在电商平台,系统会结合用户此前的搜索数据结果显示推荐,一些已购买的商品重复推荐会白白浪费一些流量位置。”

这意味着,在内容领域筛选”已消耗的优质内容的逻辑是否能真正在电商领域跑通,依然在摸索之中。

信息流平台的推荐算法引擎被认为容易导致用户获取其他视角或领域的内容受到局限;一些盲目的、无意识的点击都会在后续带来大量并不会真正想看到的内容,在新用户启动期时容易出现。

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是用户有意识地训练手机的应用里的机器,才能得到高效、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页面;与此同时,算法产品会越来越重视好友圈”,通过人群亲密程度与共同话题来更新用户的兴趣圈层。当然,如果以后信息流平台能够设置到特别关注”好友,把好友认可的内容分享给关注对象,或许能有助于优质内容获取到更多的流量。

头条用户称呼太准了”以致于出现对用户隐私利用的猜疑,背后也反映出今日头条产品在个性化推荐”上的确愈发成熟化。根据笔者的观察,今日头条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与其他信息流平台有两个不同的特点:

一是,头条产品的流量是复合利用的。头条为了实现人机互动的高频,不断在今日头条App接入新的功能:自媒体资讯、西瓜视频、火山直播、小视频、微头条、悟空问答、电商橱柜、付费专栏、圈子、小游戏……用户使用产品功能越多,平台识别用户的画像体系越清晰,系统推荐就越个性化。

二是,头条系众多产品把技术力量和流量资源的复用”发挥到极致、边际成本降低。而其他很多公司如果不看到这一点,盲目去做多个App就会陷入到兵力分散、人才浪费的困境之中。

结合头条算法结合兴趣社区与社交因素的推测可以看出:头条做社交特点并不是表现在及时沟通上,而是通过内容作为共同连接点,拉近粉丝与自媒体、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如果说微信的内容是为了社交粘性服务的,那么头条的社交如微头条、多闪等并非突出聊天,更是为了内容推荐更精准、用户粘性更高,从而实现推荐场景化”,以致于懂用户”信息流平台被误会有用户隐私”的不安全感。

四、结语

用户隐私保护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永恒话题,去年Facebook因为泄露用户隐私负面事件导致市值大跌;国内用户对于用户隐私的焦虑和关切也与日俱增,隔一段时间国内就出现一些滥用用户隐私的质疑,这需要引起平台型企业的重视——坚持把用户利益放在首位。

通过机器记忆的办法来进行自发推荐,是信息分发更加智能化的表现,也使得用户隐私保护自然成为更为敏感环节。用户敏感隐私与网友所产生的数据本身是有区别的:前者属于法律范畴,后者是技术范畴。个性化推荐意味着平台对相应的隐私保护的升级,这事关信息流平台生存的根本;没有用户数据资源为基础,信息流平台的个性化推荐和商业化也是空中楼阁。

对头条算法上述解读不难发现:内容推荐算法既离不开用户上网行为数据化,也离不开用户所关注的人,是信息找人”与人找信息”相辅相成;算法由人创造,也可以服务于人,其边界和权限也可以由人来控制的,无需进行妖魔化或者神秘化。

靠谱的阿星,微信公众号:靠谱的阿星,2018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年度作家。外国哲学硕士,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分析,写文章力求透彻落地。CMO训练营导师兼专业合伙人,靠谱汇创始人。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7月国内外航司国际航班计划公布!@华侨华人,请收7月新规

转眼间,2024年的时光已溜走一半。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依然没有离开,但随着形势缓解,世界多国也都采取了解禁”复航”等举措。停滞了许久的交往交流,又开始活络起来。

常态化防疫下,各种社会活动依旧要继续。7月起,又有一波和华侨华人相关的规定将要实施。敬请收藏!

密切关注

7月国内外航司国际航班计划公布

此前,多家航空公司陆续公布了7月最新的国际航班计划,目前也已有多家外国航空公司复航中国。国内外交往交流终于渐渐回归正轨。

具体航班计划附中国民航网链接:

最新|7月国内外航司国际航班计划

国内速递

2024年高考将举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延期一个月。

7月7日,2024年全国高考将拉开帷幕。祝愿所有学子金榜题名!

图为福州第七中学的学子们正在紧张学习备战高考。 张斌 摄

存取款超10万元或须登记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发布通知,将在河北、浙江、深圳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客户提取、存入起点金额之上的现金,应在办理业务时进行登记。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今年7月起,河北省开展试点;10月起,浙江省、深圳市开展试点。

各地对公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均为50万元,对私账户管理金额起点三地不同,河北省10万元、浙江省30万元、深圳市20万元。在试点地区,如果客户提取、存入起点金额之上的现金,应在办理业务时进行登记。

银保监会发布的《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实施

银保监会此前发布的《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银保监会令〔2024〕7号,以下简称《程序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银监会令2006年第1号)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保监会令2014年第2号)同时废止。

《程序规定》对行政许可全流程涉及的主要程序问题作出了规定,主要着眼于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流程、提升行政审批工作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保障申请人合法权利。

口罩正式实施新标准

2024年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新的呼吸防护标准GB2626-2024《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2024年7月1日实施,将对KN95型口罩在呼吸阻力、气密性、实用性能、清洗和消毒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更能反映口罩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性能。

江西进贤县一家口罩生产企业正在加大马力生产。(资料图) 万朝晖 摄

标准规定了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标识。在此之前,呼吸防护标准使用的是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KN100口罩为其规定的高防护等级,相比于KN95与KN90防护效率更高。

地方新规

北京:7月1日起医院将建安检制度

《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规定》提出医院应当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拒不接受安全检查的,医院有权拒绝其进入。二级以上医院设警务室,与医院保卫部门联合办公。

医院实行医院内主要通道、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在急诊室、安检口等重点部位配备一键报警装置。对多次到医院无理缠闹等高风险就诊人员由保卫人员陪诊,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受到暴力威胁时可暂停诊疗等。

《江苏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

江苏省教育厅、省民政厅5月9日印发《江苏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暂行办法》,自7月1日起实施。

根据《办法》,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外国机构、外资企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等主体,可申请举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校可实施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采用外国教育教学模式。

《办法》明确,学校主要招生对象为在江苏省合法居留的外籍人员的随行子女(外籍)。学校不得招收境内中国公民的子女入学或培训。

经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学校可适当招收在省内合法居留的港澳台居民的子女、在境外合法定居的中国公民的子女以及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子女。

海外一览

欧盟拟对10余个域外国家开放外部边界

据多家媒体27日援引欧盟内部消息人士的话报道,鉴于欧洲和一些国家新冠疫情好转,欧盟成员国已达成初步共识,拟从7月1日起对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塞尔维亚、黑山等10余个域外国家开放外部边界,美国不在其中。

目前欧盟方面尚未正式公布相关消息,这一初步共识仍需欧盟各成员国批准。据报道,此次欧盟选择开放边界对象,主要基于其对相关国家疫情防控情况的评估。

英国拟与欧洲多国搭建旅游通道 入境无需14天隔离

从7月6日起,英国政府拟与欧洲多国搭建旅游通道”,双方出入境可不用受14天隔离政策限制。

随着酒吧、餐厅等将于7月4日恢复营业,英国政府也积极讨论松绑旅游限制。英政府官员此前透露,自7月6日起,英国游客前往西班牙、法国和希腊等国,回国后无需隔离14天。

与英国建立旅游通道”的完整国家名单将后续公布。

德国:从7月1日起降低增值税

作为应对新冠危机的刺激计划的一部分,德国联邦政府希望从7月1日起将下半年的增值税率从19%降至16%,而低税率商品(很多食品和日常用品)的税率从7%下降到5%。

联邦财政部长舒尔茨(Olaf Scholz)将这一措施描述为提高购买力的强大推动力”。根据计算,消费者价格可能会整体下降1.6%左右。

希腊7月1日开放边境

据欧联网援引希腊欧联通讯社报道,近日,希腊政府正紧锣密鼓地筹备7月1日开放边境计划。

根据希腊政府早前计划,从7月1日起,希腊将全面允许外国游客从雅典及各个城市入境希腊,直飞希腊所有机场的国际航班将恢复运营。游客在入境希腊时无需进行新冠病毒测试,也无需隔离,但卫生官员将会在机场对游客进行随机检测。有关某些国家的附加限制条件将在晚些时候宣布。

玻利维亚继续延长弹性隔离措施

6月26日,玻利维亚政府颁布4276号最高法令,宣布继续实行弹性隔离措施至7月31日。

工作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5:00至18:00,18:00至次日5:00禁止民众和车辆外出;星期六、星期日车辆禁止通行。

关闭边境、暂停国际航班、停课、取消公众集会活动、外出须戴口罩、洗手及保持1.5米以上社交距离等措施将延长至7月31日。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将于7月2日开放

据马来西亚星洲网报道,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华博)将于7月2日(星期四)起有序开放,实施预约、限制人流参观等措施,以确保访客健康与安全。

华博在其facebook主页上发布通知,表示之后的开放时间是星期四至星期日(包括公共假期)中午12时至下午5时,下午4时停止入馆。

泰国决定将国家紧急状态法令延长至7月31日

当地时间6月25日,泰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秘书长颂萨Somsak Rungsita召开了关于紧急状态法令的会议,会上决议将国家紧急状态法令延长1个月,即从7月1日起延长至7月31日。

素材来源:新华社、中国侨网、澎湃新闻、央广网、中国银行业协会官网、工人日报等。

:马秀秀

听我一句劝!小心这些拍了拍你”的人……

欧盟重审开放边境对象国名单,这三国或被排除在外

华裔批发商复工:要打的怪兽”不止是病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CIFCOM跨境电商 » facebook signin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