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COM跨境电商 CIFCOM跨境电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海百科 »

facebook是什么类型的企业

whatsapp和business哪个好?

中国的网企模式就是,老百姓说好就是好,推陈出新,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就是好,技术引领科技,科技改变生活,生活才是每一个网企最终发展的目的!技术和科技终归是要一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才是立业之本,生存之道。

脸书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他那么高的市值,2016年盈利多少?

中国互联网在To C消费方面肯定远远领先于米国,这个问下在国外的小伙伴不就清楚了么? 在中国,电商已经打得传统商业开始关店了,而国外好像除了书店行业和出租车行业,似乎其他也还好啊。

中国互联网在消费方面领先于美国,原因是以下三条导致: 1、较大的人口基数与极高的人口密度带来的物流红利; 2、市场化经济的时间不够长,传统商业的孱弱、发展不全,; 3、穷;

互联网影响消费生活是从2000年开始的,此时美国和中国的商业、人口、经济都处于完全不同的高度,这些就是目前差距的本质原因。而To C的消费,我们就必须首先考虑物流问题。

先看第一点,人口基数与密度带来的物流红利: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喜闻乐见的taobao或jd传统电商: 中国一个普通省会城市的人口是300w以上,一个普通住宅小区的户数是1000户,一个1000户的小区,实际占地面积可能是米国等地位城市1000户的1/50,加上人力成本的低廉,由此带来的单件物品的物流成本和米国相比是难以想象的低廉。所以为什么亚马逊只给会员快速发货和到货承诺,而jd可以多个城市做到211,这就是差距。阿里巴巴现在搞的一万个村点的计划,本质也是解决物流、信息下乡的问题,可以把村认为是一个小区嘛。人口基数和密度是To C消费的一个基础,甚至便利店的密度都是和人口密度有关,因为这是一个经济效率问题。 在中国,送100个件的成本远低于米国送100个件的成本,所以亚马逊热衷于用无人机送快递,阿里JD根本无视。

此点带来的是: 在中国,物品运到我家的运费比运到商店的运费+商店分摊的店租还要便宜哦~~ 在米国,物品运到我家的运费和运到商店的运费+商店分摊的店租估计差不多吧,还要等很久 沃尔玛的颓败一半来自于此,另外一半来自于,沃尔玛怎么也没有淘宝和jd东西多吧?

第二点的例子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在同样高密度的HK、台湾和日本,依靠着便利店这样的解决方案搞定了最后1km配送问题,这是商业的发达,且其发达到了便利店与大型商超联合解决多层次需求。而在日本喜闻乐见的其他非大众消费品如手办、游戏之类的,则通过了专门店的方式解决。专门店提供了更专业和地道的服务,这又和第一点有关,日本和HK的城市小而且公共交通发达啊,而且已经有类似于苏宁这样的标准商超,再举例买电脑,在中国去电脑城不找个懂行的陪着肯定是被坑,在日本去yodobashi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啊。在国外被改造最大的出租车行业也是一样的例子,就是商业化不够,被行政垄断,因此会被Uber快速打破。再早个几年,我想在一个三线城市要买到优衣库都不可能啊!

此点带来的是: 在中国因为商业链条过长,存在过多不要的加价环节,导致可以被互联网节约的成本太多; 在米国因为目前或者的商业机构都是经历了几十年血战下来的精英,不必要环节都被干掉了,导致可以被互联网节约的成本不多; 早期接触互联网购物的人永远记得购买网上买鼠标、显卡、书籍、CD的快感吧。在线下同样的商品就是贵很多或者甚至买不到呀!

第三点可以理解成两个角度: 1、买家看,因为前面两点的合成,让我必须肯定要从网上买东西啊! 2、卖家看,我东西做好点就可以卖掉赚很多钱,我还不疯了一样的做东西来卖啊?!

此点带来的是: 中国用户和商家都会更快的卷入互联网漩涡,并引起震荡。如果说2005年到2010年是年轻人网购,那么2010年之后,支付宝和taobao、jd在中老年人中的扩散也很快。最近在极乐汤用团购买单,隔壁的阿姨就眼红团购比她便宜30块钱啊!相信回家她就要孩子教她用团购啊!商家看到的是来个人就问有没有团购,看来我是应该用一下了。

因此,基于人口基数、人口密度、传统商业的孱弱和对财富的重视,导致To C消费类别互联网会比米国发展更快。

焦点分析 | Facebook改名背后:苹果隐私新政重塑权力格局

在我们不经意间,以苹果今年4月调整的隐私政策为代表,数据环境的改变,可能正在重塑一个技术文艺复兴式的新时代。

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我们还没能直接看到苹果隐私新政对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明显影响。但在全球另一大主要市场美国,苹果隐私新政似乎已经春风化雨般影响到了很多公司。

在这些变化中最明显的是,苹果隐私政策调整削弱了Facebook和Snapchat等依赖推荐广告收入的产品,甚至逼得Facebook不得不改名,All in 元宇宙;而更为古典的互联网服务搜索”将重新强大起来。

从上周开始,美国主要科技公司纷纷公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相比起此前疫情更为严重的时期,各种在线服务的增长已经有所放缓。但对于互联网巨头们来说,尽管面临着监管趋严和全球供应链紧张的局面,目前仍然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人们在疫情期间被迫学会了熟练使用各种互联网产品,这使得所有提供线上服务的公司受益。

但有所不同的是,分析师和投资者慢慢发现,作为苹果隐私新政ATT(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应用追踪透明度框架)起效的第一个完整季度,不同互联网巨头开始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态势,尤其是那些非常依赖数字广告收入的公司:谷歌、Facebook、Twitter、Snapchat以及电商平台亚马逊。

图源:SHUTTERSTOCK

ATT——Facebook的噩梦

今年4月,苹果顶着Facebook的激烈反对,强硬调整隐私政策推行了ATT,所有App Store上架的App都必须遵守这一新政策,即App开发者需要征得用户许可,才能跟踪用户或访问其设备的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ing,广告标识)。简而言之,App要想获得及处理苹果用户的数据,必须征得同意。

毫无疑问,这一新政当然会获得那些在乎个人数据安全及隐私的用户的欢迎,而Facebook则是其最大的反对者。如果无法便利地追踪用户行为,Facebook的广告推送将不再那么精准。

苹果公司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曾用8秒钟一句话概述了苹果隐私新政ATT到底是什么:ATT给予用户是否愿意被App和网站追踪的选择权。

在苹果决定实施这一新政之前,谷歌也已经在尝试让Chrome浏览器封锁第三方Cookie,转而用其它折中的方案,既能保护个别用户的身份信息,也能对一群用户推送广告信息。不过,由于出版社的反弹,谷歌延期了这一政策。

但即便没有苹果和谷歌两大移动操作系统厂商的限制,App和网站开发者想要随心所欲获取用户各种行为信息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监管,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欧盟走在最前面。早在2018年,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即GDPR)就已生效,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的规定极为严格。到了今年,我们中国也颁布了被外媒称为世界上最严格隐私法之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且即将在几天后的11月1日正式施行。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令禁止了大数据杀熟、过度收集人脸等生物数据、算法降权营销等数据领域的乱象。此外,它还要求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应取得充分同意;个人有权要求算法说明具体信息,也有权拒绝仅使用算法。这跟苹果ATT在知情同意”的角度也很相似。

在这些法律法规当中,全球立法者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了数据威力的强大,并且非常明白需要用立法的形式去规范数据的采集和使用,限制互联网巨头利用数据无序扩张。而苹果和谷歌的这些政策,只是这一数据监管大环境下,在操作系统层面的响应和反映。

不过,如果把数据保护视为一股限制性的拉力,出人意料的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又成为了完全相反的推力,它极大地推进了全球市场的数字化进程。这导致了最简单直接的结果就是,大量广告主将他们的投放预算从传统渠道加速转向线上数字渠道。

在大流行及随后经济复苏的推动下,苹果、微软相继迈过两万美元市值大关,亚马逊、谷歌也已经逼近这一关卡,即便是监管压力最大的Facebook,也一度超过一万美元市值。相比起能源、地产和银行业,科技公司是大流行时代当之无愧的商业之王。

也正因此,在苹果公司刚刚调整隐私政策的2024年第二季度,尽管业界热火朝天地讨论了半天ATT可能会拖累Facebook的广告收入,可实际上Facebook的二季度财报非常亮眼,当季营收大涨56%,创2016年以来最快同比增幅。但Facebook自己是清醒的,在这样一份财报之下,公司预警称广告业务将因iOS隐私调整和监管遭遇越来越多的负面阻力。

事实也正是如此。到了第三季度,在管理层的连续多次预警之下,再加上疫情从最严重时期持续恢复,Facebook的营收增速骤降至35%。根据移动应用分析提供商Flurry的数据,在苹果公司调整隐私政策后,只有16%的用户同意被追踪。这导致开发者越来越难以收集用户数据,当然也会导致那些依赖用户数据推送广告的公司收入模型调整。

今年的Facebook新闻不断。一边是被苹果的隐私新政处处掣肘,还因各种数据和青少年保护问题被美国国会和各行政部门反复摩擦,而另一边它自己也在寻求变化。从今年7月开始,扎克伯格就数次高调宣称,Facebook要从一家社交媒体公司转变为元宇宙公司。而就在当地时间10月28日,扎克伯格正式宣布将Facebook公司改名为Meta”,表明全力转型的决心。至于烦不胜烦的监管和苹果ATT,显然都不是Facebook当下能解决的问题了。

图源:Facebook

与Facebook陷入类似境遇的,是最初以阅后即焚功能闻名的社交应用Snapchat。由于重新设计了产品,Snapchat也在跌落后重新赢回了美国年轻群体的欢心,去年以来整体的用户增长和收入都非常炸裂,Snapchat的开发商Snap也成为这两年投资回报最高的股票之一——18个月上涨890%。但是,在今年第三季度,Snap的收入增速一下子从第二季度超高的116%掉到了57%,且低于华尔街预期的62%。

Snap在财报会上表示,其业务在第三财季因苹果ATT而受到了重大冲击,因为旨在转化的效果广告占到了其广告组合的一半以上。在财报发布后的交易日,Snap股价应声大跌超过20%,是本财报季中跌幅最大的。Snap财报甚至拖累了当日的Facebook股价,Facebook也下跌了5%,为近一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很明显,一旦苹果限制了开发者对用户行为数据的获取(哪怕只是增加了一层知情同意的操作),像Facebook和Snapchat这样更为依赖直接转化的效果广告平台,就会受到更多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由于疫情的持续消退和正常社会经济活动的恢复,包括Twitter、YouTube、Pinterest在内的所有线上流量平台的增长和收入都在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只不过由于它们的效果广告占比没有那么高,受到苹果ATT的影响和冲击就相对温和。Twitter首席财务官Ned Segal称,与Snap和Facebook相比,苹果公司的隐私政策调整对该公司来说影响没那么大。

反对机器喂料,重拾人的理性

对Facebook和Snapchat的广大广告主来说,当他们面临花同等钱的广告效果却没有原来那么好,那么他们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第一是为了取得原来的广告效果,需要花更多的钱给Facebook和Snapchat;第二则是转向其它类型的广告平台。

相比起Facebook和Snapchat,谷歌和亚马逊则被认为将是苹果ATT影响下的获利者。来看看主流商业财经媒体最近几天给几家公司写的标题吧:华尔街日报《广告业务助推谷歌财季利润增长近一倍》;路透社《亚马逊在数字广告业务中战胜了苹果的隐私政策》。

尽管假如我们真的去对比谷歌和亚马逊跟他们各自上个季度业绩的话,并不会发现特别突然的数据增长——跟Facebook一样,由于疫情恢复,谷歌和亚马逊的收入增速也在下降。而亚马逊由于业务更受制于全球供应链混乱,导致履约难度大增,受到的影响更大。

但是,如果转到苹果隐私政策调整的层面,大多分析师和投资者仍然更为看好这两类公司的后续发展:以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广告平台,和以亚马逊为代表的拥有庞大客户购物数据库的电商公司。

谷歌和亚马逊要求用户已经在寻找一些东西,因此不那么依赖cookie。”亚马逊代理商SupplyKick营销经理Eduardo Cruz对路透社解释说。

这里的核心区别是,Facebook们的推荐算法其实是对收集来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推送相应内容和广告,节省了用户主动搜索的步骤,让用户更懒”了。而在谷歌和亚马逊的平台上,用户去找想要的内容和商品的话,就必须首先向网站表达自己的需求,不管是通过搜索还是分类。即便同样是强调转化的效果广告,在加强数据监管和苹果隐私新政的大背景下,基于推荐和基于搜索受到的影响也完全不一样。

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大流行对经济结构的大幅改变,数字广告市场大盘仍在蓬勃发展。根据广告媒介采买机构群邑的数据,今年数字广告市场全球支出有望增长26%,高于此前预期的15%。这意味着,新增长而来的广告主更可能使得谷歌、亚马逊和苹果自己获益,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和尚未完全商业化的TikTok虽然用户增长没问题,但将在广告收入中收益较少。

此外,对推荐算法的不利因素还不仅来自于最现实的广告收入转移。本月早些时候,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Facebook前雇员、吹哨人”弗朗西斯·豪根(Frances Haugen)除了提交一系列关于Facebook和Instagram如何无视用户身心健康损害的文件,还建议美国的立法者们要求Facebook等科技公司向外部开放算法推荐系统,以让外界更好地研究平台上的仇恨言论和有害内容如何影响用户。她还提出,Facebook应该将目前基于兴趣和热度的推荐算法,改回到最初简单按照时间线顺序排列动态。

Facebook前雇员、吹哨人”弗朗西斯·豪根(Frances Haugen),图源:人民视觉

回想一下我们在使用的中国主流社交产品和内容媒体——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也全都是用基于用户行为的算法推荐来展示内容的,只有微信里有一点差别:微信朋友圈是时间线顺序,微信公众号流、视频号流都是社交和算法推荐。

但如果按照我们谈到的变化趋势,基于用户信息收集和处理的算法推荐将受到越来越多各方面的抗拒,而其本质实际上正是人类自身的危机感。没有人想败给一串数据代码,但现实是脆弱的人性很容易就会被强大而无处不在的社交网络一击即溃,然后社交网络得以获得广告主的青睐。人类害怕这样的现状,害怕被推荐算法无底线引诱、操纵,最终成瘾以致失去自我。必须承认,过去社交网络兴起的二十年里,监管都是滞后的。

那么现在怎么办呢?在技术发展和监管趋严的博弈下,看起来古典互联网服务——搜索和分类是可以被更多人认可接受的。

人们越来越反对机器喂料,越来越重新重视人主动获取信息和服务的理性。尽管苹果隐私新政的影响还处于早期阶段,但Big Tech之间权力格局的变化已经不可阻挡地发生了。失意者Facebook的选择是干脆放弃解决当下困境的努力,转而押注遥远未来——元宇宙。相比起打造一个搜索引擎去跟谷歌竞争、改变自己的算法迎合监管,显然All in下一个时代的故事更为性感唬人。

如果尝试用历史经验来解释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在发生的故事,那可能会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算法推荐统治之后,其中一些人想要掀起一场科技界的文艺复兴,而且他们看起来可能会成功;而另一些被围攻的失意者则想要直接快进到下一次工业革命。

哪只回报会更高:Facebook与Twitter

哪家社交网络能克服即将出现的宏观不利因素,迎难而上,展现更强实力?

Facebook和Twitter贵为全球两大人气最鼎盛的社交网络。Facebook的服务每日近24亿人在使用,包括同名应用程式、Messenger、Instagram和WhatsApp。Twitter上季的可变现日活跃用户数(mDAUs)则只有1.66亿,但若说到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力,则Twitter明显占上风。

Facebook给予投资者的回报大幅高于Twitter。Facebook在8年前以招股价每股38美元上市,现价升至约230美元。Twitter在7年前以招股价每股26美元上市,但今天股价只是约35美元。

Facebook令投资者惊喜的地方,就是用户群和广告收入强劲增长,尽管因为隐私和安全操守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审查,仍然无阻亮丽业绩。另一方面,Twitter的用户群和广告收入增长放缓,令投资者大失所望,公司又调整对活跃用户的定义,借此粉饰实际增长率。

然而展望未来,Facebook若与Twitter相比,是否仍会是更佳的投资呢?或者这家远远落后的弱势社交网络最终会反败为胜,战胜巨人?

Facebook和Twitter增长步伐有多快?

Facebook上季网上广告收入占整体的98%,其余收入来自其他业务,包括Oculus和Portal设备。

由于COVID-19疫情打击多个行业的广告支出,Facebook季内的广告收入只是按年增长17%,但「其他业务」收入却增长80%,归功于Oculus新式头罩销情理想。

公司的总收入增长18%至177亿美元,核心平台的月活跃用户数(MAU)按年增长10%至26亿,而营业利润率从22%提高至33%,净收入增加超过一倍至49亿美元。

Twitter上季网上广告收入占整体的84%,其余收入来自数据专利业务,该业务专门向新闻机构和高频交易平台等客户出售firehose数据,其他收入来源还有手机广告交易平台MoPub等。

Twitter的季度广告收入按年增长少于1%,主要受到3月COVID-19疫情打击,但由于各企业不断使用推文服务,数据专利和其他收入增长17%。

Twitter的总收入只增长3%至8.08亿美元,但可变现日活跃用户总数增长24%至1.66亿美元,显示公司每用户收入正在减少。公司的营业利润率从12%跌至负1%,季内录得净亏损800万美元。

看清主要利淡和利好因素

Facebook和Twitter面对类似的挑战。两家公司在海外的业绩增长均胜美国业务,但国际业务的平均每用户收入(ARPU)较低。因此,两家公司需要向这些利润率较低的市场投资更多现金,为未来发展播种,这可能拖累近期的利润率。

由于受到大流行重创的企业购买较少广告,Facebook和Twitter都面对企业广告支出增长放缓的困局,加上特朗普政府加紧管制政治和资料审核的帖文,有可能对两家公司推出更具报复性的法规。

但从正面角度看,Facebook指出疫情肆虐期间,Messenger和WhatsApp的使用量大幅增加,Messenger最近更推出大型视像会议升级版,扩大这方面的护城河,迎抗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的进犯。

Twitter的用户群在疫情期间同样保持强劲增长,公司指出越来越多品牌从传统广告转向直播串流媒体活动,相比有剧本的广告系列,这类直播串流广告更加容易执行。不过如果广告收入下跌,Facebook和Twitter对扩大用户群所作的投资将使利润率受压。

分析师预计,Facebook今年收入和盈利将分别增长9%和13%,但此股估值并不便宜,预测市盈率高于30倍。Twitter的收入今年预计下滑5%,盈利更大跌84%,此股现价的预测市盈率更高至超过70倍。

胜出:Facebook

Twitter仍然会是主要社交媒体网络,但在宏观环境改善前,勒紧裤头的广告客户大概会将较多支出投放在龙头广告平台,例如Facebook和Alphabet的Google等。

Facebook亦面对短期不利因素,但公司坐拥更大用户群,家族里又有更多类型的应用程式,相比Twitter,不单有更强劲的增长,估值又较低,目前看来较值得买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CIFCOM跨境电商 » facebook是什么类型的企业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