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转型做IPR?
前几天,我在公号上写了一篇不推荐从事专利律师职业的文章。正如之前所述,面对职业瓶颈,有两种解决方案可供考虑:一种是转型成为律师,另一种则是企业内部的IPR职位。
那么,对于那些正在寻找新方向的人来说,企业内的IPR是否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希望给想要转型做IPR的同行一些启发。
谈谈我的经历
2008年我硕士毕业,进入了北京的一家以专利业务为主的律所,写了几个具体的案子,后期更多的是做项目,包括知识产权战略、海外市场的专利预警以及专利检索分析报告等。之所以做项目,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律所没有人会做,我会一点;另一方面,做项目确实比撰写能赚钱。
可以说,我的专业技能基本上是在担任IPR的四年里学会的,向同事们学习,向资深代理人学习,看行业书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等等。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更系统化学习了500强公司的运作机制,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专利维度讲,担任企业IPR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技能上都有了质的飞跃。第二次的脱胎换骨是做培训的这几年,这是后话。
总的来说,做一名企业IPR对我而言,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职业视野,也为我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我们回归到今天要讨论的话题,要不要转型做企业IPR?实际上从企业IPR的特点来分析,如果你适合,那么我很建议你去。如果不适合,可能代理人才是你更好的选择。
企业IPR有哪些特点
第一,专业是基础,但是占比不高
什么意思呢?你可能具备专利撰写的技能,甚至水平很高,但这些技能并不是决定你去转型做企业IPR的决定性因素。当然,如果没有专业技能也不行,可能会比较难。回想当初我担任IPR时,专业能力不行,所幸后来通过各种学习,技能提升,才得以胜任这个岗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逻辑:专利知识只是基础,但它并非是衡量能否做好IPR工作的决定性要素,占比最多不超过30%。
第二,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代理人作业流程相对简单,拿到客户的交底书,与发明者沟通后便开始撰写申请文件。这个过程中最多与IPR进行几次沟通,就提交申请了。并且公司内部基本上是自己干活,按公司运转流程机制作业,不需要太多协作,最多做一些客户培训、专利挖掘等相关工作。
企业IPR的工作相对复杂一些,需要从业者较强的综合素质,需要在面对大量的数据分析、市场趋势判断以及商业战略规划时保持敏锐,同时还要能够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确保各项任务高效有序地进行等等。
我模拟了一些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情景,大家可以自行代入。
1)KPI设定
KPI的设定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具体执行任务的员工,都需要对自己负责的部分设定清晰的目标。问题在于如何确保这些KPI能够得到有效实施。有些部门可能会欣然接受,但也有部门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接受,该如何解决?
2)发明人不配合
发明人的配合常常不尽如人意。许多IPR可能都遇到过,发明人不配合,不写交底书,代理人沟通也总说忙。对于这种情况,除了不断抱怨和告状,还能怎么解决?
3)到处都有雷
规避市场行为中可能潜在的风险。尽管已经和企业市场部门同步了相关制度、文件,甚至专门培训,强调不要随意发布新品,尤其是商标名称和外观设计方面,但很少有人听。一旦出现问题,导致外观设计申请失败、存在风险或者缺失,就会说IPR跟进不及时,如何规避?
4)供应商管理
应对供应商同样是一项挑战。因为IPR没有介入某一供应商导致可能存在风险,或是企业的创新技术方案被供应商抢先申请了专利,或是换了新的供应商,老供应商拿专利起诉公司等问题,怎么处理?
5)参展
企业参展品的把控。企业相关产品在未告诉IPR的情况下参展,什么都往外说,什么都展示出来,也不注意留存证据。出了问题或者事后才知道参展了,这是IPR最担心的事情,怎么把控?
6)职员离职带走了技术秘密
技术秘密相关预案的准备。离职人员带走技术秘密,作为IPR没有准备预案。这种情况发生只能硬着头皮去想解决方案,如何能不做背锅侠”?
7)项目研发的专利布局
重要项目的研发也需要IPR介入。在重要的项目研发过程中,IPR应当全程参与。否则可能会导致专利布局不到位、不及时、不全面,项目专利进展情况不能第一时间掌握。
8)新工厂的设立需要专利转移
新工厂设立时,知识产权好像可以作价入股,从而减少公司的资金投入。IPR要提前了解清楚,给到领导专利转移方案,领导认为这是知产分内的工作,知识产权要为公司创造价值。
9)成本中心
经常遭受财务老大的质疑。批预算时需要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专利?专利为什么花这么多钱?知产是无形财产权,能不能从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呢?
10)诉讼
在公司上市关键时期,收到主要的竞争对手发来的专利侵权诉讼。这时候IPR就有的忙了。从公司角度,专利部门要分析胜诉概率,准备反制措施,并且一定要赢”。
11)信息分析
IPR要进行专利信息的分析及有效利用。比如领导听了一个讲座,得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的一个数据,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能节省40%的研发经费,60%的研发时间。那IPR如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去落实?
12)评选金奖
负责企业评选金奖的相关事宜。评选金奖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美誉度,还可以拿奖金。领导要求了,今年要拿个金奖回来,作为企业IPR怎么去具体落实?
13)上市
有一些研发驱动的公司,准备三年以后上科创板。科创属性企业的上市要求之一就是发明授权专利,而且还有很多对应的要求。专利部门必须提供一个完整的方案,让公司达到要求,领先科创属性,为上市之路保驾护航。
当然,我只是列举了一些会遇到的场景,实际操作中可能远不止这些。在实践中,你是否认为代理人能够应对这样复杂的企业作业场景呢?
如果你的回答是:
喜欢挑战;
喜欢沟通;
喜欢综合管理;
喜欢不断学习和进步;
而且,你具备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外部资源获得能力、承压能力和沟通能力等,那么企业IPR岗位就适合你。
如果你只喜欢独自一人撰写案子,追求简单明了,那么,这个职位就不适合你。
总结
企业IPR的选择,主要是在专业差不多的基础上,看个人的能力,个人的喜好。如果对上述场景感到很兴奋,或者跃跃欲试,可以去试试。不然还是好好写案子,仅此而已。
一家之言,不一定对,供各位参考。
(作者李鑫 软唐知产创始人,知产实战资深讲师)
关于企业知识产权(IPR)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邱剑宁
原标题:关于企业知识产权(IPR)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企业IPR人员一定要深入研究本企业(及其所属行业)的技术和市场产品线,而不应该仅仅把自身的工作定位于一般意义上的沟通与协调;IPR部门需要通过与市场部和研发部的密切合作切入企业的核心业务并体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解决企业经营活动中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痛点。知识产权部门展现出卓有成效的专利布局、专利挖掘、专利技术引进以及专利纠纷的准备工作等专业能力一定能够得到研发、市场等兄弟部门和企业领导层的认可,从而有力地提升本部门在企业中的形象、地位和话语权。
很多企业知识产权(IPR)工作人员觉得,知识产权部门在企业中地位低下,领导不重视,其他部门不配合,在研发人员面前挺不直腰杆,沟通协调困难,做事全靠求人,需要依仗人脉关系。笔者觉得,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应该如此被动,求人不如求己,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特色业务向领导和兄弟部门展示IPR部门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性。
一、利用专利布局切入企业核心业务,成为企业核心业务部门
西方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的核心工作包括在研发和市场部门配合下完成企业专利布局。专利布局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在一些市场领域,围绕一定的产品和技术有目的地进行专利部署,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服务,维护、巩固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地位。为了实现该目标,专利布局工作的重点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专利布局规划,围绕企业的产品、技术和市场领域针对性地实施专利部署,获得合理的专利数量和分布结构,形成有价值的专利组合。这些因素包括:1)企业内部因素,即企业自身的产品和市场规划、经营模式、专利定位,已有的专利储备状况,以及所掌握的产业资源、研发力量,技术优势等;2)外部环境因素,即技术的演进趋势、行业的发展动态、市场的竞争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市场规划、技术和专利等方面的竞争实力等;其中,专利布局在数量规模上,要与企业自身所掌握的技术资源、市场份额相匹配,要与行业整体专利规模和竞争对手专利储备量保持一定的均衡性;在分布结构上,要突出企业的优势技术、重点产品和主要市场领域,并覆盖保护自身产品和对抗竞争对手所必需的专利部署点。
由此可知,为企业提供专利布局的知识产权服务人员必须懂得企业所在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市场产品知识(业务知识),还必须熟悉企业自身技术特点和企业擅长或具有销售渠道的产品市场方向。要求知识产权服务人员必须在技术领域具有足够的深度、广度、高度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在产品线和市场的规划方面具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并且能够深入到企业的研发和市场部门之中,充分与研发和市场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对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技术以及市场现状甚至未来发展趋势有深入理解,才有可能承接并高质量地完成企业专利布局的任务。
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人员在专利布局的过程中,必然逐步接触并理解本企业的市场产品战略,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视角对于该市场产品战略进行审查、完善和修正。企业的市场产品战略是企业对其所生产与经营的产品进行的全局性谋划,是企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产品战略是否正确,直接关系企业的胜败兴衰和生死存亡。因此,企业IPR部门如果以专利布局作为抓手切入企业核心业务,即参与由市场部和研发部垄断的公司业务和产品方向的掌控和规划工作,与市场部和研发部共同主导企业市场产品线和技术发展方向,可以将知识产权部门从企业中无足轻重的边缘地位变成企业核心业务部门,彻底摆脱在企业内部被边缘化、人微言轻的困境。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人员主动进行专利布局,主导技术发展,同时也就避免了完全被动等待研发人员提交技术交底,研发人员有什么给什么的现状,转变为主动引导技术人员向规划的产品和技术发展方向开展研发活动。
二、专研企业主业技术方向、帮助研发人员深度挖掘技术方案
美国的专利代理机构还提供一项特殊的申请业务。对于某些技术复杂的发明申请,客户对原代理人撰写的申请文件不满意的,代理机构可以提供懂得专利法的该技术方案所属领域的资深技术专家重新撰写申请文件,重点是帮助客户梳理技术方案的创新点,从技术角度进行提炼、归纳、总结和升华,在此基础上重新拟定权利要求。同发明人相比,代理机构提供的资深技术专家不仅懂专利法,而且作为同行,比发明人技术水平更高,对技术方案乃至整个行业的技术现状的理解更深刻。由此可知,企业专利申请和对研发人员已有技术方案的深度挖掘需要的并非单纯一般的交流沟通能力,而是服务人员实实在在的研发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向资深技术专家的方向发展,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展示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见解,是改变企业IPR在研发人员面前弱势地位,赢得研发人员尊重和配合的最佳方法。事实上,在美国的专代行业也有一种说法,代理人最好是博士,以免被研发人员轻视,从而影响双方的合作。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要求专利代理人在其代理的所有专利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都成为资深技术专家是一个基本不可能达成的目标。企业IPR相对于代理机构代理人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对技术的学习可以聚焦到本企业所在的主要技术领域,从而可能通过对该技术领域的深入专研成为资深技术专家。
三、研究本企业产品的技术缺陷,向上级提供专利技术引进建议
笔者在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期间曾经完成了一个特殊任务:调研行业龙头美国Trimble公司RTK美国专利技术库,梳理Trimble公司RTK技术发展演进方向,分类整理重要核心专利技术,向中海达公司RTK研发团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用技术。针对广州中海达公司产品技术缺陷,提交值得引进的美国专利技术清单。前述调研过程中,用Matlab实现Trimble公司RTK部分固定解GPF专利技术,并处理实验数据。
领导之所以交给笔者这个任务,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的研发人员技术水平与西方同行尤其是一流大公司的研发人员差距太大,致使自己开发的RTK定位软件产品性能完全无法与西方公司的同类产品相提并论,难以得到国内客户认可。国内研发人员普遍缺乏国际视野,难以检索和理解国外高价值专利技术方案。公司想引进国外先进专利技术,却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具体引进哪几件专利及其保护的技术方案。
IPR人员应该沉下心深入到研发部门,了解本企业产品技术上的痛点,利用专利检索,有针对性地帮助研发人员寻找能够解决产品技术缺陷的专利技术(尤其是外国专利)。笔者现在的一位同事在华为工作期间,其供职的知识产权部门就担负着搜寻并通过专利交易购买外国先进专利技术弥补华为产品技术缺陷的任务。该部门卓有成效的专利引进工作得到了华为公司研发、销售等兄弟部门和上级领导一致的好评和认可。
四、专利维权的技术法律准备工作
计算机软件、芯片集成电路、FPGA、固件具有特殊性,无法通过其外观或外在可见的结构组成知晓其内部实施的技术方案。只有得到该产品开发过程中以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设计文件,(对于软件和固件是由高级计算机软件语言编写的程序,对于芯片集成电路和FPGA是高级硬件描述语言编写的程序),才能够判定该产品是否侵犯某一件发明的专利权。我国现有的司法鉴定中心就是通过涉案产品以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代码与专利保护的技术方案之间的比对来作出是否侵权的司法鉴定结论。这一类产品侵权的证据存在于侵权企业本身的核心技术文档和商业秘密之中,而每一个程序员或研发人员都必须与雇主签订保密协议,不得向外界泄露其为企业编写的程序代码。
由此可知,处理这一类侵权案件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取得证据,即侵权方的产品设计文件、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如果无法取证,申请专利的结果就成了向侵权者免费公开提供技术方案。笔者的一个客户企业(成都优博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老总就曾经当面提出过专利侵权取证的问题,并表示如果不能解决该问题,则申请专利对企业而言就不是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最佳方式。可是,随着专利保护力度的增大,专利侵权赔偿额度的显著提高,专利战的威胁已经变得非常现实。没有专利护航的企业在专利战中将会处于只能被动挨打而无法还击的尴尬处境。因此,如何完成计算机软件、芯片集成电路、FPGA、固件类产品技术方案的专利侵权的证据采集就成为相关企业及其IPR部门无法回避的紧迫问题。
在国外也有人试图通过收买侵权方的工程师或程序员,通过黑客或者派人潜入办公室窃取其设计文件。但是,如果司法部门支持这种涉嫌违法犯罪的取证方式,则会为某些觊觎他人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的人从事商业间谍活动大开方便之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制定法律规定,专利权人必须为怀疑他人专利侵权向法院提供可信/合理基础,法官才能够立案并要求涉嫌侵权方交出其产品设计文件供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侵权鉴定。
在实际操作中,国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采用逆向工程方法寻找专利侵权的合理基础。如果软件或固件产品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的小程序,可以通过反汇编方式逆向工程(对于大中型程序,即便通过反汇编得到其对应的汇编语言代码,由于代码量太大、复杂度高,程序员也难以根据该汇编语言代码分析出程序的技术方案或程序中隐藏的技术方案);如果软件或固件产品采用以JVM和.NET为代表的程序编译和运行平台生成的公共中间语言代码或字节码,可以通过反编译方式进行逆向工程;其它类型的软件或固件产品以及芯片集成电路和FPGA(即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黑盒子分析方式实施逆向工程。
笔者在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北斗星通/和芯星通星云SOC芯片(Nebulas)和板卡的开发期间,以笔者在被美国导航学会(ION)学术会议PNT 2013录用并安排宣读的论文中对一种本行业的标准算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即数学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为基础(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数学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方案,并从测试取得的数据中鉴别出由数学分析得到并经计算机仿真确认的算法特征,以黑盒子分析逆向工程方式完成星云SOC芯片总设计师亲自交予的确定行业龙头美国天宝(Trimble)公司某款产品是否使用了该标准算法的任务。
由于我国现有的司法鉴定机构对于此类问题尚不能提供基于逆向工程的取证服务,IPR部门可以利用与研发部门的密切关系,参考国外的逆向工程取证方式,与发明人共同讨论维权的策略和具体的取证办法。由于取证本身并不是发明人和研发人员的工作任务,IPR人员可以在向发明人学习并充分理解其技术方案基础上,摸索、尝试各种逆向工程取证方法,为可能的维权和专利战作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企业IPR人员一定要深入研究本企业(及其所属行业)的技术和市场产品线,而不应该仅仅把自身的工作定位于一般意义上的沟通与协调;IPR部门需要通过与市场部和研发部的密切合作切入企业的核心业务并体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解决企业经营活动中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痛点。知识产权部门展现出卓有成效的专利布局、专利挖掘、专利技术引进以及专利纠纷的准备工作等专业能力一定能够得到研发、市场等兄弟部门和企业领导层的认可,从而有力地提升本部门在企业中的形象、地位和话语权。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y.cn)
作者:邱剑宁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浅谈专利申请文件中背景技术的重要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从背景技术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说明,充分说明背景技术的多功能价值、发挥其积极地作用。”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王小玲 朱玲艳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摘要
背景技术属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说明书的一个组成部分。背景技术的定位不仅是有助于审查员充分理解该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创新点,还能有助于审查员的检索和审查之用。本文从背景技术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说明,充分说明背景技术的多功能价值、发挥其积极地作用。同时说明在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过程中易存在的问题,以期待提高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水平。
关键词:专利审查、专利撰写、背景技术
1、背景技术的重要性
专利申请文件中背景技术是立足于本领域客观地指出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能够由本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缺点[1],需要注意的是在介绍技术方案所在领域的技术现状时不能过于笼统而应当具体详实,避免针对不同行业和具体应用造成误导影响,从而更准确的引出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背景技术是专利说明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具体位置排在技术领域内容的后面。背景技术内容从以往的观点看来,是不受重视的一部分,但是现今,从专利审查、无效、诉讼角度,背景技术内容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例如,在专利审查、复审、无效及诉讼过程中,最常遇到的是创造性的问题,而创造性的答复中,合理的确定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首要问题,技术问题对于多个对比文件之间是否能够结合以及对比文件是否会对该专利技术方案给出技术启示都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背景技术也是公众了解专利申请文件发明方向,判断申请文件相对于现有技术做出哪些改进或何种贡献的重要依据。尤其是遇到一些和自己知识背景不太相关的内容,通过阅读背景技术能够便于更好的了解申请文件的初衷、清楚理解申请文件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清晰地知道该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的边界,以防因为不清楚而出现侵权行为。
综上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内容,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它是专利撰写时确定本申请相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发明点)的起点,包含了本申请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整个专利的核心之一,是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方向指引,是专利审查、诉讼时重要的陈述及说理证据。
2、背景技术的多功能性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二项和《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2.2.3节对此都有规定:在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说明书的背景技术部分应当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并且尽可能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由此可见,背景技术的法律定位只是有利于审查员理解、检索和审查之用。但是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审查员和申请人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对弈关系。申请人有时会认为将背景技术描述的过于清楚具体就很可能使审查员从中找到驳回该专利的线索,这与其希望该专利能够顺利授权的目的存在直接冲突。背景技术的单一功能定位影响了申请人的撰写策略,结合相关说明[2-3]及专利申请文件的最终目的,背景技术应具备以下四种功能。
第一、审查员与发明人沟通的纽带
专利保护的对象是新的发明创造,是对现有技术的迭代发展。审查员是看不到发明创造的实物,需要通过专利申请文件去理解专利的技术方案,自然是难上加上。但是发明人由于长期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对相关技术深入了解,对于一些自认为简单易懂的技术审查员也能轻松的了解。审查员阅读专利申请文件的过程,实质上是审查员与发明人之间进行对话沟通的过程。因此必须考虑沟通的途径、方式方法以及效果,以免产生歧义。高质量的背景技术可以增强专利技术的可读性,让审查员更加快速、准确、理解发明的目的,起到与发明人进行良好沟通的作用。
第二、判断创造性的前提条件
在专利文件审查过程中,判断专利申请技术方案是否有创造性的首要问题是确定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是由背景技术引出的;即背景技术会直接影响技术方案创造性的判断。如果背景技术描述不清或者不准确会影响技术问题的判定从而极大地影响技术方案具有创造性的自证。反之申请人如果能够在背景技术部分对现有技术的内容、缺点或问题进行客观、清楚、有针对性的描述,则会极大地增加该专利技术方案具有创造性的说明。
申请人在撰写背景技术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简单介绍现有技术的概况或专有名词上,应该在对现有技术充分检索的基础上详实地了解现有技术的现状从而深刻地剖析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并阐明存在这种问题和缺点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时曾遇到的困难,从而确切的引出该申请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差距,使审查员认识到跨越该差距所存在的难度,进而为该申请的技术方案搭建起良好的创造性的平台。
第三、对权利要求解释的依据
《专利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该条明确规定了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其中并未限定说明书中的哪一部分可以用于解释。所以在解释权利要求时,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也就是说应当考虑说明书中的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的撰写多以申请文件涉及的技术领域或相关的专业术语的解释开头以增加可读性,然后结合检索的现有技术客观分析现有技术的概况,最后客观地、清楚地、直接地指出本申请已经解决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或缺陷,从而引出申请文件的技术问题。在撰写背景技术部分内容时要避免涉及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相关的内容,同时也要避免出现产生现有技术中不足或缺陷原因的内容;申请文件相对现有技术做出的贡献在于发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了克服这一原因的方法,也就是说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形成申请文件技术构思的基础,为了避免降低申请文件的创造性在背景技术中不要涉及产生现有技术不足或缺陷的原因。
3、结束语
要使专利申请文件真正获得专利的保护,经得起实质审查、无效程序的考验,获得一个稳定的法律状态,背景技术的撰写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代理师需要注重和发明人充分的沟通和撰写前的检索,使背景技术内容的撰写做到直观、清楚,明确申请文件的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光亭,王璐,洪克宽.从专利审查角度浅析专利撰写的常见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92.
[2]于莉,刘桂英,洪丽娟,欧阳雪宇.从审查角度看制剂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8,13(04):381-384.
[3]段华荣,郭丹丹,张冰冰.专利说明书中背景技术的撰写研究与实践[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7,44(5):11-14.
(原标题:浅谈专利申请文件中背景技术的重要性)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王小玲 朱玲艳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编辑:IPRdaily赵甄 校对:IPRdaily纵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