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COM跨境电商 CIFCOM跨境电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海百科 »

精准广告投放

精准广告投放,怎么就成了“精准”诈骗

比起大数据杀熟,还有什么更让手机用户憎恶?

“我们可以通过用户上网痕迹、APP使用习惯、手机上的设备识别码和号码去匹配,我们掌握的用户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大致的住址,平时使用手机的习惯、浏览内容这些,保证精准投放!”


“真的假的,你们这些数据不需要进行二次纠正?”


“这个您可以放心,我们数据的精准度高,而且有海量数据基础作保证呀。现在我们的技术已经打通移动端和Web端数据了,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在Web端数据的积累多了去了,现在加上手机端的,完全可以实现跟投放环境和投放需求的匹配。”


“那投放价格?”


“这肯定要按照具体的量来谈了。”

上述这段对话,纯属雷同,千万不要对号入座。

马云曾在《赢在中国》节目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免费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他是想告诉公众,市场上许多免费的营销或者产品看似诱人,但之后用户往往会为这个免费获取的行为买单,代价有时非常高昂。

大数据加持下的广告,看起来更诱人

或许,很多人难以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深意。而广州市某高校大三学生刘佳这一个月多来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

“在导航页上看到一条广告,说参与什么调查就能获得精品马克杯一个,因为看杯子蛮好看的,就点进去填了表。”她告诉懂懂笔记,为了避免被这家发起调查的投资机构骚扰,她在电话号码一栏,填上了自己的“小号”。

让刘佳感到意外的是,她真的在一周后收到了马克杯,而且在之后一段时间,也没有接到所谓的骚扰电话、推销电话,这让她不禁为现在的“良心”营销点个赞。

不过,从两周前开始,她在上网时却开始觉察有些异样。不管是点开浏览器导航页,还是打开一些热门资讯平台,都能够看到许多“长”得像新闻的广告推送,而且标题都挺唬人的。

“标题都是《白云区小两口辞职后,积蓄让父母吃惊》《人和快递小哥做投资,三个月辞职买奔驰》……太神了。”因为刘佳租住在广州白云,所以看到这样的标题,禁不住总想点开来看看这些“身边事”。

刘佳表示,这些新闻里面的内容都是介绍一种叫“微投”的投资方式,一百元起投,收益按日计算。而“业务”的运营方,恰好就是送马克杯的这家机构。

虽然页面遍布各种“成功案例”截图,但粗糙的排版和清一色“好评”,让她感觉这个平台有问题。关键是这种情况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令她开始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不仅仅被这个投资平台拿到,或许也已经被营销机构转卖出去了。

在惠东经营潮鞋专卖店的张浩也向懂懂笔记透露,近期自己遇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其实就是在网页里搜索了一次“区块链投资”,结果被类似投资广告的“信息”盯上了。

“我应该也是栽在大数据上了吧,看什么网页,都会出现投资类的广告,而且标题太诱惑人了。”不难发现,他所列举的经常弹出的那些新闻标题,和刘佳描述的出奇相似。

懂懂笔记发现,这两人虽然遭遇的情况相似,但不同之处则是“白云的小两口”变成了“惠东的小两口”;“人和的快递小哥”变成了“稔山的卖货小妹”……而页面的配图大致相同。

“应该是根据我们所处区域不同,精准定向推的内容和标题。而且夹在很多新闻中间,即便不会第一时间点进去,也会一眼就被吸引。”在听到懂懂笔记转述刘佳的遭遇后,张浩若有所悟,不过他强调自己看到的类似“新闻”,照片上都是美女,而不是什么小哥、靓仔。

虽然刘佳和张浩并没有因为类似的营销推送而遭受财产损失,但无论在浏览器导航页也好,资讯应用也好,总能看到这样的广告,的确觉得很烦。

而他们更担心的是,在大数据加持下的互联网世界,所有人都会在不经意间变得“透明”,个人隐私也得不到相应的保障。那么,是否有人会被这类看似粗糙且粗暴的大数据广告“忽悠”,而掏钱投资这些项目?

精准投放的背后,也可能是“精准”诈骗

“这世上赚钱真的没有捷径啊。”最近,物业管理员谭先生定投的某投资平台,卷钱跑路了。近一年来,他用于某投资平台上购买“石油”产品的几万块钱,彻底打了水漂。原以为是平台系统出了问题无法交易,但最终看到坏消息登在了报纸上。不过,这一切“不幸”的遭遇他却不敢告诉家人,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

谭先生告诉懂懂笔记,这个让他花了几万元定投的投资平台,是在网上看到的。他最初得知这个平台的方式,与懂懂笔记从刘佳、张浩那里听到的“套路”如出一辙,“投放信息”对他所在的地区、性别和年龄段把握很精准。只不过他所看到的推送标题,却更有吸引力——《微投资赚钱新方式,大朗一公务员月入十万常平包二奶》。

“因为是在XX新闻页面上看到的,所以觉得可信度高一些。”作为一名闲余时间充裕的中年人,休息时在家浏览网页,查看过去一周新闻成了他工作之外的生活乐趣。

至于为什么会被这样的投资平台“套路”了,谭先生解释说,是因为工作太辛苦,加上已经有点儿积蓄,就想通过投资实现增值。“那个机构的投资顾问也介绍说,投资一百块钱也能投,一百万也能投,门槛很低,投资技巧不用费心学习。”谭先生说。

当然,一百块定投收益自然是很有限的。因此,在机构所谓“投顾”的诱惑下,谭先生每个月都固定投入了一万元。要知道这个数字,可是相当于他月薪的两倍了。

“前两个月我确实都拿到了两千来块钱的收益,这让我信心大增。”此时,“投顾”告诉他,两千多的收益只是“起步”。如果谭先生能拉来更多人参与投资,那收益可以实现翻番。因此,他把几个同事也都拉下了水。几位同事也注册了这个投资平台,投了所谓的“石油”理财项目。

但在拉了好几个“人头”之后,谭先生收益并没有翻番,平时说话温柔妩媚的“投顾”也在某一天突然不理他了,之后通过新闻发现机构已经卷款跑路。

此时的他,要面对的并不仅仅是个人投资上的损失,还要忍受同事的埋怨。谭先生说:“不敢告诉媳妇儿,也不敢去单位,抱病在家能躲着就躲着呗,谁叫我太单纯。”

而“单纯”的人,并非只有谭先生一个。

在前海一家投资公司做前台的晓烜,已经习惯了在工作期间“偷偷”用手机炒股。而从去年6月股市行情震荡开始,专注投资创业板的她也赔了不少钱。

“有一次在看新闻时,看到一条消息,标题是《白领炒股秘籍揭秘,月入百万炒老板》。晓烜告诉懂懂笔记,出于好奇,自己点进去看了一下。尽管页面介绍这名“帅哥股神”的内容很浮夸,但她却被免费推荐的“牛股”所吸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便加了所谓的“股神”交流群。

一开始,对方所推荐的股票的确是买了就涨。在尝到甜头之后,这名“股神”要求群内的新人必须购买3999元的年会员资格,才能继续拿到推荐的“牛股”。

“我想都没想就交钱了,约定是每天推荐一只个股的套餐。”然而在交完钱之后,晓烜所拿到的所谓“牛股”就都不灵了,逢买必跌。开始慌神的她,立马去找“股神”要求给个解释。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投资有风险,入会声明上已经注明了不对推荐个股的涨跌负责”。“真不知道这些人一开始是怎么做到让推荐的股票上涨的。”她对此疑惑不已。

忽悠用户“投资”的伎俩由来已久。相比传统的方法,大数据加持下的“投资”广告更具有迷惑性。如今,除了通过正规平台发布,加上带有区域特点的随机组合标题(让用户感觉真实)之外,这类广告信息还能根据用户近期搜索的词汇匹配需求,让机构做到有的放矢,“精准”下手。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用户因正规平台上所展示的广告信息而遭遇诈骗,平台是否需要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呢?

投资亏了?这事应该去有关部门投诉

“实在气不过,我找到(资讯)平台的客服电话,就打了过去。”心想,平白无故就被骗走了半个月工资,晓烜决定让发布这类信息和广告的平台给个说法。在经过不懈努力、三转四接之后,她终于联系上相关的负责人。

对方表示,这些在平台上投放的广告,都是第三方渠道商提供的,他们平台仅仅是为广告提供了一个“位置”。如果用户真的想要追究此事,负责的主体应该是第三方渠道商,可以去工商部门投诉。

“(说话)态度还很差,完全是理直气壮的。”在与平台多次沟通无果之后。她决定根据广告页面上所提供的信息,顺藤摸瓜去找到这家代理虚假广告的企业。

晓烜告诉懂懂笔记,在这些导航网站、资讯主页上,那些能够根据用户搜索词、地区、职业来组织标题、精准推送的企业,诸如所谓投资、证券、页游广告,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同一家机构,但无论在网上如何搜索,她就是找不到这家机构的工商注册信息。

“而且在机构名旁边,会小小地标注了‘广告’二字,如果不仔细看,真的是会忽略的。”在搜索过程中,晓烜意外地找到另一家同样有投放类似广告业务的渠道商,并以有意广告投放的公司负责人身份,打算问个究竟。

对方告诉她,精准广告其实是针对用户的IP地点、搜索词汇、浏览器缓存甚至登记的手机号码信息等大数据,分析并精准地推送广告内容。例如,如果经常搜索“汽车”,或浏览“汽车类网站”,那么用户将会收到大量的新车、二手车、购车平台等宣传信息。

“那些哗众取宠的标题,机构也能够帮忙策划,投放按点击量收费。”晓烜表示,机构表示广告内容他们不做限制,也不对真实性负责,只根据客户提供的内容来策划,完成精准投放的流程。

然而,当晓烜向机构说明真实来意,并表示会通过向消协、工商管理部门投诉等手段,对于虚假广告对个人造成的经济损失索赔时,对方却淡定回应:广告上已经写了“投资需谨慎”,用户没留意那是用户的责任,机构已经尽职做出“免责声明”了。

有舆论说,“大数据”的价值要通过“小生活”体现出来。但反观互联网领域诸多的“大数据”应用,有些是提高了公众生活的质量和效率,有些也让别有用心者有了可乘之机,甚至给用户添堵。有网友在网上发帖表示,某些资讯APP平台绝不能搜索和点击殡葬话题,不然系统就会没完没了地向用户推荐相关的新闻、信息、产品,此举被很多网友戏称为“一千种死法”。

如今大数据的应用普及和技术平民化,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包括传销、诈骗、资金盘机构等等,也会利用大数据来武装自己,提升骗术,让大量互联网平台上的资讯(新闻)真伪莫辨。

有时提到诈骗新闻,许多人首先会想到那是因为“贪欲”所致。这一点固然没错,但应用和平台上大量难辨真伪的精准广告推送,是否也是将这些用户推向深渊的助推器?如果是,那些浏览器、资讯平台是否尽到了监管的责任?对于信息来源,是否有严格筛选?

作为用户,最终希望听到的绝不是类似扎克伯格在接受美国国会质询时的回答:“我的信息也被泄露了,我也是受害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懂懂笔记授权虎嗅网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虎嗅App 猛嗅创新!

预算有限下如何通过精准广告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客户转化率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的特色不仅关系到品牌的独特性,更是吸引和保留客户的关键。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如何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精准的广告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客户转化率,并实现全网覆盖和快捷方便的广告投放,最终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

预算有限下的广告策略

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广告策略的核心在于精准定位和高效利用资源。首先,通过市场调研确定目标客户群体,然后选择性价比高的广告渠道,如社交媒体、行业论坛等,这些平台往往能以较低的成本触达大量潜在客户。此外,利用数据分析工具优化广告内容和投放时间,可以进一步提高广告的转化率。

其次,内容营销是一种低成本但高效的方式。通过创造有价值的内容吸引目标客户的注意力,不仅可以提升品牌形象,还能在无形中增加客户的信任感和忠诚度。例如,可以通过博客、视频或网络研讨会等形式,分享与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案例。

全网覆盖与品牌知名度提升

想要提高品牌知名度并实现全网覆盖,关键在于构建多渠道的营销网络。首先,确保品牌信息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一致性和持续性,这有助于建立品牌的统一形象。其次,利用搜索引擎优化(SEO)和搜索引擎营销(SEM)提升品牌在网络搜索中的可见度。

此外,与其他品牌或影响力人物合作,通过跨界营销或联合推广活动,可以有效扩大品牌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例如,与行业内的知名博主或KOL合作,通过他们的推荐和评测,快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可信度。

客户转化率的提升与私域流量引爆

提高客户转化率的关键在于优化用户体验和加强后续的客户关系管理。首先,确保网站或应用的界面设计用户友好,加载速度快,提供清晰的产品信息和购买指南。其次,通过个性化的推荐系统和及时的客户服务,增强用户的购买意愿和满意度。

引爆私域流量的策略包括建立和维护客户社群,通过定期的互动活动和优惠信息,增强客户的粘性和忠诚度。例如,可以设立会员制度,提供独家的优惠和活动,鼓励客户参与和分享,从而形成良性的口碑传播。

总之,通过上述策略,即使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提升产品的市场表现和品牌影响力。最后,我们鼓励读者在下方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和经验,留言者将有机会获得免费的产品体验和试用机会。期待您的积极参与和宝贵意见!

吃过亏上过当才知真情可贵,本人耗时8年独立自主研发AI智能营销软文,若你正好有这方面的需要,请看清楚下面这几个字:幺七柒玖零--二陆三陆四陆,联系他免费体验试用,童叟无欺,信誉保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CIFCOM跨境电商 » 精准广告投放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