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COM跨境电商 CIFCOM跨境电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海百科 »

电商价格战的心得体会

热闹购物季,价格战从线上打到线下,多国电商发起打折攻势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丁玲】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为“双11”全力出击之际,围绕价格的竞争也在印度、韩国等多国的线上、线下平台打响。韩国《朝鲜日报》11月1日报道称,超低价商品在韩疯狂销售,许多电商平台和线下大型超市等被迫降价出售,“第三次超低价竞争”燃起。多位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体经济通过在价格战中减少流通环节、削减成本来降价,未来或许能与电商平台就价格达成一致,挽回过去一段时间线下零售的相对颓势,寻得并轨发展。

电商价格战建立起“低价心态”

印度《铸币报》2日报道称,美国电商亚马逊今年在“大印度节”期间为印度消费者提供了多项优惠和折扣,比如说,该平台为蓝牙耳机提供了低至3折的折扣,使其价格均低于2000卢比(约合176元人民币)。据印度《商业标准报》报道称,10月初至11月12日的排灯节是印度的销售重要节点,在这期间印度消费者大量购买汽车、智能手机、电视等多种商品。亚马逊和沃尔玛公司旗下的Flipkart等在线平台纷纷为该国消费者提供折扣,今年节日第一周销售同比增长近1/5。

10月29日,迎战“双11”,沈阳许多商场提前打折促销。(视觉中国)

几乎是同一时段,中国各大电商也在“双11”购物节期间“陷入了残酷的价格战”。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和天猫集团正在捍卫其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主导地位,在今年的“双11”购物季为消费者提供大量返利和折扣,与对手京东、拼多多、抖音等进行价格竞争。在京东宣布将于10月23日晚8时至11月13日以“真便宜”为主题开始“双11”促销活动后,天猫喊出了“更便宜”的口号,围绕低价展开竞争。

英国路透社10月31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阿里巴巴正向商家施压,要求他们在“双11”期间在其平台上提供最低价格,否则会失去流量推送机制的支持。3位电子商务顾问对路透社表示,这一行为似乎并不违反相关竞争法规,阿里巴巴的一些竞争对手也向商家提出了类似的要求。

“由于拼多多和抖音的崛起,电子商务平台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今年的价格战将在消费者中树立低价心态。”北京电子商务咨询公司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对《南华早报》分析称。

线下商店打折幅度也很大

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在全球掀起的价格战也蔓延至线下。《环球时报》记者走访国内几家线下超市发现,自“双11”线上购物节开启以来,实体超市的货架上贴满了黄色的打折标签,一些商品甚至设置史低“线下专享价”促销售,降价幅度低至3折。

韩国零售商也迎来了本世纪以来的第三次低价战。《朝鲜日报》报道称,随着韩国通货膨胀持续,价格成为备受消费者关注的因素,电商、大型超市、家居用品专卖店等纷纷加入价格战。韩国电商11th Street开设“9900韩元(约合54.12元人民币)店”加入超低价竞争,该平台上的厨具、运动器材、宠物用品等商品售价都在1万韩元以下。易买得等韩国大型线下超市也开始陆续推出“半价”系列产品,包括半价牛肉、半价五花肉、半价海鲜、半价牛仔裤等。

一位韩国消费者对《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表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现在韩国物价真的太高了,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降价,把价格打下来,减轻家庭消费负担。

路透社分析称,平台追逐低价并不是毫无理由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挑战的推动,比如说通货膨胀带给欧美消费者的压力。相比于几十、上百美元的商品,消费者更愿意抢购Temu、SHEIN(希音)平台上10美元的连衣裙和5美元的耳机。未来,随着TikTok Shop进入市场,底部的争夺战只会更加激烈,亚马逊也可能加入,通过低价折扣来扩大市场份额。

有序竞争激发市场活力

线下商店面临着租金、人力等成本,与电商平台相比,几乎没有优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伟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实体商店为了与电商争夺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需要尽可能地缩短流通环节,才能降低进货成本,这将给现在的商品流通模式和市场竞争格局带来改变。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未来低价可能是商家的长期战略。在商品过剩的工业时代,销售渠道很重要,商家通过价格战吸引到消费者、获得更多流量后,可以再通过渠道进行流量变现。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余翔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充分有序竞争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所以无论是电商平台的“价格战”,还是线下实体的低价策略,都体现出中国的经济活力正在复苏。

余翔分析称,线下实体采取低价策略是一个好的发展势头,说明它们有意愿、有信心挽回过去线下零售的相对颓势,这种策略很可能会见到成效。此外,过去几年中国居民的消费心理呈现年轻化趋势,不特别在意价格的“任性消费”成为消费新趋势,这正成为商业模式从“线上”回归“线下”的重要动力。

价格战下,电商好日子结束了?茵曼创始人:退货率增至60%

随着销售增长放缓,价格战压力增大,电商平台利用更激进的政策吸引越来越注重价格的消费者,中国电商卖家正在为生存苦苦挣扎。

为了吸引消费者,电商平台推出了极端折扣优惠,网红带货和慷慨的退货政策,这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电商行业,但是与此同时,它也正在伤害支撑这个行业的卖家。

“电商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了,” 电商观察人士鲁振旺表示,他也为小卖家销售日常用品,“今年的竞争很激烈,我认为很多卖家无法再撑三年。”

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的利润率正在受到挤压,但同样遭遇利润率下滑的还有成千上万的小企业,他们在十年电商繁荣期(从2013年左右开始)加入了这个行业。这波热潮推动电商占据了中国零售总额的27%,年销售额达人民币12万亿元(约合1.65万亿美元)。

然而,研究公司欧睿的数据显示,随着电商行业增长放缓,未来几年这个行业的增速将从两位数百分比降至个位数百分比。

中国零售电商行业增速放缓

鲁振旺称,结果就是,人们参与购物狂欢节的热情明显降温,最大购物节“双十一”现在成了一个“冒险”的提议。“你不知道你能卖出多少产品,但你必须为此建立库存,”他表示,“在购物节期间几乎不可能看到爆炸式增长。”

退货率飙升

随着行业放缓的影响开始显现,卖家们开始加紧发声,反对销售噱头带来的负面影响。在“618”期间,女装品牌茵曼创始人呼吁约束平台的“退货保护”政策,该政策迫使卖家承担退货成本。

卖家们称,这一政策由拼多多在2024年推出,而且颇受欢迎,以至于其他平台纷纷效仿,但对卖家来说成本巨大。

茵曼创始人方建华在社交媒体上称,在退货保护政策推出后,电商平台的退货率提高至60%,远高于政策前的30%。他认为,主要平台不应该使用“消费者至上”的政策,这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为了在搜索结果中保持高排名,许多企业不得不在多次购物节中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

鲁振旺指出,退货保护政策导致服装等品类的退货率飙升。卖家们表示,尽管服装退货率一直相对较高,但自从平台不再要求消费者承担退货运费后,退货率大幅上升。

“你每卖出三件衣服,至少有两件会被退回,你还得承担来回运费。”鲁振旺表示。

亏本销售

电子商务咨询公司Azoya的业务发展总监戴维·黄(Davy Huang)表示,消费者提高了冲动购物的退货率,这使得没有足够现金流来承担成本的小型零售商的日子更加艰难。

“但是我认为,回报率只是这些企业所面临挑战的一小部分,”他表示,“他们还面临着不菲的流量获取成本,以及与网红和主播合作的高昂成本。”

零售商们还感受到了工厂以出厂价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的影响。墨尔本蒙纳士大学经济学教授史鹤凌指出,这导致拼多多上的一些卖家已经亏损运营了两年。

“他们对于售价最终能够覆盖他们的成本没有抱太大希望,但他们必须这样做(继续通过拼多多销售),否则他们基本上就得关闭工厂。”史鹤凌称。

鲁振旺表示,电商行业的触顶造成了所谓的“内卷”效应。“销售没有增长,因为没有新客户” 陆振旺说道,“现在只有竞争,平台之间的竞争,卖家之间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中国电商行业的新常态。”

截至发稿,拼多多、京东以及阿里旗下淘宝和天猫尚未就此置评。

本文源自凤凰网科技

商业巨头狂打价格战:从新能源汽车到电商,“极致低价”成关键词

上个月,小米汽车SU7落地,雷军宣布价格那一刻引发了整个车圈的轰动,也掀起了汽车行业新一轮的价格战。

近年来,汽车行业市场愈发激烈的竞争,席卷到研发、生产、价格等方方面面。价格领域的竞争尤其“刀刀见血”,“价格战”,成为贯穿去年全年的关键词。

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价格战此起彼伏。今年春节刚过,比亚迪再掀降价潮,多家车企随即跟进。

五菱星光、长安启源A05、吉利帝豪L、哪吒X与哪吒AYA系列等将同价格段车型售价下调数千到数万元,降幅从5%至15%不等。

2024年,价格战的硝烟蔓延到了商业江湖里的各行各业。百姓在吃穿住行各方面,都能感觉到“降价”的趋势。

不可避免地,价格战的风也刮到了电商江湖。

近日,电商巨头京东率先出招,推出“京喜直营”模式,直接从产业带源头工厂选品,省去中间环节,实现极致低价。

4月17日,京东推出“比拼价”活动,承诺所有商品价格均低于其他电商平台,消费者买贵双倍赔,向其他以低价著称的电商平台发起挑战。

拼多多在这场价格战中坚持低价常态化,尽管面临商品质量的质疑,但依然顶住压力,继续以低价吸引消费者。

阿里巴巴也不甘示弱。此前,他们已将“价格力”列为五大战略之一,从天猫转向淘宝,实施天天低价策略,力图回归低价市场。

抖音电商则启动“0元入驻”活动,吸引中小商家,喊出低价策略。快手也提出了“低价好物”战略,上线“大牌大补”的核心玩法。

在价格战白热化的同时,2024年电商平台的各方面竞争也愈发激烈,卷出了新高度。

2月23日,《经济日报》发布的一项报告称,近几年,消费信心稳步回升的同时,消费者也更趋理性,不再追求绝对低价。

随着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更高,这场电商世界大战也不仅是价格的较量,更是服务和供应链效率的全方位比拼。

各平台正通过变更规则、发起“缩链”行动、利用直播、团购价等新兴消费模式,将“性价比”“质价比”作为关键词,在降价的同时,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电商价格战,正迈入新阶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CIFCOM跨境电商 » 电商价格战的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CIFCOM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