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魔、蝙蝠侠去掉特效后略显尴尬?细数那些去特效后的镜头
估计是看惯了很多特效电影的套路,在此前我们更新了一些关于去掉电影特效之后的场景,使得一些粉丝表示这可比看特效制作之后的镜头有意思多了,所以想要更多的一些关于电影特效镜头之后的秘密。
所以,今天我们就再来聊一聊那些电影特效镜头背后的实际拍摄场景:
【1】哈利·波特系列;
作为【魔法】题材领域中的绝对大佬级IP,可以说《哈利·波特》系列的影响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以至于在现如今的电影市场中,能够超越这一魔法系列的作品几乎为0。
同样的,这一系列中也是吃特效大户,各种魔法的背后分分钟就是各种特效经费在燃烧,不过,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哈利·波特》的不少魔法场景也不是纯特效建模完成,不少还是需要“人工”加持的。
比如电影中赫敏在图书馆放书的镜头。
实际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书籍会自动放回原处,实际上是在每个魔法书书架的背后都有一双双套着绿幕的手在接着!
当然了,对于电影中的必不可少的骑魔法扫帚的场景,很多其实是这样拍摄出来的:
而在《神奇动物在哪里》这一同属于“哈利·波特”IP系列的电影中,男主抚摸雷鸟的镜头,更多的也是使用了常规的特效拍摄套路,也就是一个工作人员拿着道具“鸟头”,配合男主的动作,之后“雷鸟”的后半身则是靠着特效建模完成。
与此同时,《哈利·波特》系列的大结局中,伏地魔最后的灰飞烟灭。
正片里看得很正经,但在实际上拍摄中就要考验片场其他工作人员的憋笑能力了~
【2】安迪·瑟金斯系列:
作为同样是需要在电影中加持了N多“猩猩”特效的电影,《星球崛起》系列中很多猩猩的特效其实都是借助特效演员+后期特效建模完成的。
典型的就是在《猩球崛起3》中我们看到的凯撒,其实都是由著名的特效动作捕捉演员安迪·瑟金斯借助特效服进行拍摄的。
而对于安迪·瑟金斯这位演员来说,很多人或许知道,但更多的人可能对于他“演过”的一些角色更为熟悉:
比如《魔戒》系列中的“咕噜”;
《星球大战》中的“斯诺克”;
《金刚》中的大猩猩“金刚……
这些其实都是由安迪·瑟金斯充当特效动作捕捉员完成的,而在早期安迪·瑟金斯也是直接被称为CG时代的“卓别林”,可见安迪·瑟金斯在这一领域中的地位。
当然了,这些年来安迪·瑟金斯也有过一些以“真面目”示人的角色作品,典型的就有《黑豹》中的反派克劳这一角色就是安迪·瑟金斯演员本面目出演。
【3】DC蝙蝠侠系列;
我们说漫威是特效大户,其实隔壁的DC宇宙同样也是吃特效大户,而在此前我们也聊过关于DC“亲儿子”大超的一些特效背后的正式拍摄,这次我们将实现放在DC的“亲爸爸”蝙蝠侠上!
典型的就有:
在《蝙蝠侠大战超人》系列中,我们看到的身穿蝙蝠战甲的蝙蝠侠,靠着自己的科技直接将大超踩在地上“喊妈妈”,这一身蝙蝠战甲也是引发了不少粉丝的注意。
但你知道?
其实在实际的拍摄中,这一身炫酷的蝙蝠战甲有时候其实并不存在,而是靠着在动作捕捉演员的加持下,完全靠着后期特效建模完成的。
比如这样:
或者是这样:
不过,据悉在之后将要上线的罗伯特·帕丁森版本的《蝙蝠侠》将更多地使用实拍,不再过度依赖CGI特效的加持。
当然了,除了以上这些,其实在其他的一些电影中很多去掉特效后的实际拍摄场景,并没有电影正片中那么刺激,甚至有些还很考验演员的“想象代入感”能力。
比如《疾速追杀》系列中演员基努·里维斯饰演的“夜魔”的摩托车大战场景,其实这个镜头的实际拍摄中除了不在大街上取景以外,更多的在去掉特效后,你可以看到一群穿着绿色服装的辅助人员,而且所骑的摩托也都是静止的。
不得不说,也是相当考验基努·里维斯的“想象”能力了。
无独有偶~
在早前的索尼电影的出品的《超凡蜘蛛侠2》的结尾里出现的“犀牛人”,在电影正片中看着犀牛战甲的姿态很有威慑力,但在实际拍摄中,更考验的还是工作人员的憋笑能力,因为演员实际拍摄时,所谓的“战甲”就是一个类似门框的装置。
而在《奇异博士》系列中炫酷的传送门魔法,在去掉特效之后,可能更多的就只是一个LED灯圆形框而已。
各种奇异博士施展的魔法,在去掉特效之后就是演员自己在各种“搓空气”。
而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一度被不少粉丝调侃到在片场“抽风”的绯红女巫演员“奥妹”,原本片场有一个奥妹就很好笑了,之后在《奇异博士2》中奥妹和奇异博士2个“手搓空气”系列的演员一起施法的时候,估计不少片场工作人员得笑疯吧?
更多精彩漫威电影情报、漫威美剧推荐、漫威吐槽,请关注漫威电影情报局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王者荣耀倪克斯神谕优化,增加吸入黑洞死亡特效,却和宣太后差太多
要说王者荣耀中最贵的英雄是什么,相信大家第一反应都是武则天,于是武则天的荣耀典藏皮肤倪克斯神谕自然成为了峡谷中最珍贵的皮肤。但大家这款皮肤并不是特别满意,甚至闹到官方那边,这是怎么回事呢?
由于获得倪克斯神谕这款皮肤需要两颗荣耀水晶才能够兑换,因此均价大概在四千左右,这个价格的皮肤怎么说都应该是细节和特效并存的皮肤,但大家都认为这款皮肤目前的特效和价格不匹配。于是纷纷去315官微下评论要求处理,终于等来了官方的回复“已经在关注了”,大家纷纷表示喜大普奔。
官方的压力给到了天美之后,我们就看到了可能是他们有史以来优化速度最快的一次行动。在皮肤上线一个月左右,倪克斯神谕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优化,在此次的优化当中加入了死亡特效,即被击败后会进入黑洞,同时增加了从黑洞中重生的复活特效。
虽然增加了这个特效,但就效果和用心程度来说还是不太够的,我们可以和同样是荣耀典藏的大秦宣太后来比较。同样都是死亡特效,太后的特效就有凤凰啼鸣和盘旋的动画,但倪克斯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沉入特效,差了好几个档次的感觉。如果官方真的是打算用心优化就请给出诚意,而不是这种敷衍的姿态。
大家对于此次倪克斯的优化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互动~
剥去特效外壳,《流浪地球》还剩下什么?
自大年初一登陆国内各院线以来,《流浪地球》的票房已超过20亿,高居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首位,已有知名影评机构预测,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将超过50亿。在中国的电影史上,这是仅次于《战狼Ⅱ》的数字。即使在一向挑剔的北美市场,《流浪地球》排片率也在节节攀升。
《流浪地球》无疑是一部好电影,但它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电影市场遥遥领先,核心竞争力究竟来自何处?仅仅因为它的特效水准,达到了国产电影的新高度吗?在笔者看来,这部电影口碑和票房的双赢,首先来源于对正面价值观的坚守。和所有的艺术创作一样,电影都是价值观的载体。影迷固然对这部电影的特效好评如潮,无论是烈焰万丈的木星表面,还是被坚冰覆盖的地球,大批重逾百吨的载重卡车在无垠雪原上驰骋,这些壮观逼真的场景都让观众为之震撼。但是,一部电影如果没有价值观这个“1”,堆砌再多的特效,分数也只能是零。这部电影中,特效并非简单地提供了视觉刺激,更是主题营造所不可缺少的。
说到电影主题,以人类太空探索或星际战争为背景的好莱坞影片数量庞大,基本上每年都能出一拨。这些影片中的优秀作品无一例外,都有着清晰明确的价值观,如《天地大冲撞》《E.T》中对爱国精神和人道情怀的弘扬,《独立日》《火星救援》对个体英雄的推崇,《地心引力》《阿波罗13号》中对人类探索精神的歌颂。而价值观较为模糊的《世界之战》《普罗米修斯》之类,则口碑不佳,票房惨淡。人物是一部电影的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流浪地球》中对亲情,对人类自我拯救的勇气的颂扬,正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得以呈现。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显然不是一个传统影片中常见的舍小家顾大家的集体主义英雄,他首先是一个父亲,他为了确保儿子在地表被毁灭时有资格进入地下城避难,才去当了十七年的空间站宇航员。片尾,他牺牲自我完成对地球的拯救时,他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最在乎的只是是否完成了和儿子的连线。其实,中国的电影观众一直在期待这样一个真正平民英雄的出现。正是这样的人物,才说明哪怕是普通的地球人,也值得拯救。
其次,这部电影的成功,来自于对科幻电影传统制作手法的突破。《流浪地球》上映以来,业界内外纷纷褒奖这部电影达到了好莱坞主流商业大片的制作水准。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其实在不少地方超越了好莱坞科幻片的常规标准。首先,《流浪地球》中,人类把整个地球作为需要拯救的对象并进行整体改造,并驾驭着这颗星球离开太阳系,向宇宙深处行进,这样宏大的构思,在好莱坞科幻片中其实少之又少。体现于《流浪地球》中的想象力,完全突破了好莱坞的既有窠臼,其宏大瑰丽的程度,远远超过此前的国内外同类作品。另外,这部电影实现了真正的双线叙事,刘培强在太空中如何苏醒并最终控制空间站,刘启、“硬核队长”王磊如何突破重重困难把转向发动机送到苏拉威西,两条故事线在太空和地面同时推进,相互之间的呼应和最后的融合,达到了极高水准,令观众时刻处于高度投入的观影状态,这在科幻片这样的商业类型片中也是罕见的。
目前在对《流浪地球》的批评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认为该片模仿好莱坞的痕迹太重,尤其是在人物塑造上,更是刻意强化人物身上的不完美之处,如刘培强违抗联合政府命令,擅自改变空间站航向;刘启则是为了偷车过瘾,才无意中踏上拯救全人类的旅程,等等。实际上,人性本身就是复杂的,我们不能因为好莱坞影片中不乏此类情节,就武断地认定该片是在进行模仿。
从2017年的《战狼Ⅱ》、2018年的《红海行动》,再到今天的《流浪地球》,这些作品画面之精美、完成度之高、票房之抢眼,令人难以企及。但如果细加分析,它们的成功其实并非不可复制。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和严谨精细,加上不断求新求变的创作态度,才是《流浪地球》在特效外壳之下的核心竞争力。科幻片如此,战争片如此,一切电影亦应如此。
(文/邱振刚 刊于《燕赵都市报》2019年2月18日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