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COM跨境电商 CIFCOM跨境电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海百科 »

与facebook合作的中国公司

王兴反思校内:打着Facebook旗号在做MySpace

本文是2007年《环球企业家》记者张亮在准备2008年年初创新特刊时向王兴的约稿。原本他们想做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没采访到,于是让中国最熟悉Facebook的人,王兴来谈Facebook。

后来王兴的处世哲学是既往不恋纵情向前,所以这篇28岁的王兴回顾自己校内网创业经历就显得多了些意思,他说自己对Facebook的理解也是一步一步来逐渐加深的。

想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巧合,移动互联网仅有两位掀翻牌桌的人,王兴跟张一鸣,创业方向的第一个阶段都是向Facebook看齐,校内网生的太早是打着Facebook的旗号在做MySpace,字节跳动在一个阶段内该是中国最像Facebook的公司。

回看历史其实挺有意思的,在03-08年的SNS领域,Friendster 曾是社交网络的鼻祖,王兴是看到这个才回国创业,但Friendster 却很快被新的挑战者MySpace 挑落马下。把时间拉回到2005年底的大洋彼岸,MySpace正如日中天,Facebook仍在校园中低调发育,但形势在短短一年后就开始调转。在08年MySpace流量登顶全美第一时,资本和用户却认为Facebook才是未来。

在2007年那会,中国的旁观者们已经在为Facebook150亿美元的估值而赞叹。

张亮:

我把这个想法发给王兴,他跟我说,嘿,别闹了,中国有不少人认为王兴是最不创新的人。

但我还是坚持让他写:外界看到的,是王兴做校内、海内两家网站,都是赤果果的模仿Facebook,外界看不到的,是模仿一个东西到原汁原味,又让中国用户不觉得隔膜,并不容易——王兴绝对是我所认识到他这一代创业者里,最有宏观思辩能力的人,我觉得这是他能够把这两个网站模仿到位的一个必要条件。

同时,王兴是个颇懂得变通的人,就像这篇文章里说的,他做校内时,更像是MySpace而不是Facebook”,这是外界看不到的。而现在他做海内,说实话,海内是Facebook,但海内的沟通方法,是Twitter——所以海内的内部交流效果还不错,影评功能也比较容易普及。在我看来,这都是王兴聪明的地方。

评论家不太容易宽容。但我总觉得,以前大家老说中国电影没意思,真是没意思到谷底了,几个导演出来模仿好莱坞模式,也就成功了。中国互联网当然欢迎创新,但如果连人家的皮毛都还学不通透,创新就是妄想。

所以,王兴谈Facebook,我个人是相当推荐的。

Facebook的真实价值

重新理解这个让你联系熟人的网络平台价值150亿美元的理由

作者:王兴

出处:《环球企业家》2008年1月5号刊

Facebook最近很红,媒体报道很多。但我估计国内大多数人还没有亲身体会到它好在哪里,只知道它很贵。

贵是显而易见的。10月底,微软花2.4亿美元买了Facebook1.6%的股份,这意味着Facebook的估值达到了惊人的150亿美元。紧随其后,李嘉诚旗下的基金会也按相近的估值向Facebook投资了6000万美元。相比之下,2006年秋天Google收购YouTube的价格是16.5亿美元;再早一些,2005年秋天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的价格是5.8亿美元。单就估值来说,Facebook已远远超出了同在Web2.0领域的几个大哥哥。

同时,它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现在Facebook在美国已经给很多行业带来了威胁,比如说做婚恋交友的match.com流量呈现下降趋势,同样的,受到威胁的还有照片分享网站,甚至包括即时通讯和邮箱服务——这些应用在它的平台上都可以实现。

但Facebook的好处不是一下子能体会到的。初看,它的首页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内容,只是几句话的文字介绍。注册之后,整个网站朴素到有点寒碜,基本功能也和其它社交网络并无区别,不外乎有个人空间、日志、相册、群组等等。就算你很有诚意想要认真体验一下,如果没有一帮真的认识的朋友在Facebook上,恐怕也很难找到感觉。

这正是Facebook的特点,它不是一个让你认识陌生人的交友网站,而是一个联系你和身边朋友的网络交流平台。这就像电话一样:如果只有你一个人有电话,那么它并没有用处;只有当你需要联系的人也装了电话之后,电话的用处才体现出来;而且,有电话的人越多,电话的用处越大。这就是网络效应”。Facebook也是如此,用的人越多,它的用处越大。

简单说来,Facebook最大的魅力和威力正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以个人为中心在网上真实全面的展开生活的平台。它先从真实”入手,然后通过提供开放接口来实现全面”。真实很重要。比如大型网络游戏也是一个虚拟社区。一个上网的人可以同时用多个虚拟社区,可以相对容易地从一个虚拟社区迁移到另一个虚拟社区,但是多数人可能只会用一个真实”的社区。

事实上,我对Facebook的理解也是一步一步来的。

2003年冬天,我在网上闲逛时看到了friendster.com,开始接触SNS。整个2004年和2005年,我对国内国外SNS的动向始终保持着关注,因此我在2004年就听说了Facebook,当时我以为这只是又一个SNS,和其他并无二致。2005年上半年时,我利用我当时还没过期的美国大学邮箱udel.edu注册了Facebook帐号。进去逛了一圈之后,我依然不觉得它有什么过人之处。事后想来,正是因为那时我在美国的同学要么已经毕业了,要么就还没用这个,所以没有任何感觉。毕竟在Facebook上,如果只是看,而没有参与其中,确实很难找到感觉。

2005年下半年,Facebook虽然势头没能超过MySpace,但是已经算是发展得很不错了。我们那时候回过头来开始仔细端详Facebook,觉得它有两大优势,第一是它是一个真实的人际网络,第二是它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群,用户都是大学生,非常纯粹,所以算是看出了一点它的价值。不过它当时的功能确实是非常简单,连相册都没有。它都是跟随着学期的更迭来做一些升级和改版,比如在2005年9月的那个新版本才做了相册。

从本质上而言,Facebook就是一个通讯平台,可以高效传播信息。在美国,年纪大一些的人都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年轻一些的用即时通讯比较多,更年轻的就喜欢泡社交网络了。因为最常见的即时通讯是闭合的联络,仅仅是一对一,其他人看不到,而社交网络有着更大的开放性。

对于美国学生,Facebook也是一个很熟悉的名字。它最初指的是大学里面的一本小册子,相当于新生必读那样的,上面都是新生的照片、介绍等信息。这就使得这个网站一出来,不用太多去强调其真实性,大家很容易就理解了,就把真实的资料填上去了。而它可以说也不需要传统的营销和推广方式。在哈佛,Facebook开始就是往每个宿舍楼群发邮件,大家一上去能看到认识的人,还可以把一个链接群发给一些即时通讯上的好友,这样用户的人际网络其实就移到Facebook上来了。

而校内的发展虽然和Facebook大方向一致,但回过头来总结,发展方式却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很大程度上是打着Facebook的旗号在做MySpace。为什么这么说呢,最重要的区别是:到底是把之前就存在的关系迁移到这个平台上来,还是在这个平台上建立新关系。事实证明,前者是更稳定也是更具长远发展性的。

当时做校内时,为了提高用户活跃度,我们做了很多Facebook没有的功能,比如你可以看到其他学校学生的名字和资料、能看到谁看了你的页面及校园人气之星等等??

这能让你认识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认识的人,使你快速添加很多好友,短期内对提高用户使用的热度很有效。但是这种新鲜感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在这上面认识的人,关系还是不牢,时间长了热度过了也就觉得没意思了。就像QQ一样,大家开始都在上面加很多不认识的人、随意聊天,但是时间一久就发现没意思,但是上面所加的人已经很乱了。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愿意认真去清理好友名单,有些人可能就直接选择迁移到其他即时通讯上了。

相比之下,Facebook更注重隐私。就是说,除了你所认识的好友以及和你同校的人,你看不到其他人的列表和信息。同时,它也不推任何明星,哪怕是草根明星。

因此,校内那时的做法更像是MySpace而不是Facebook。这也能解释为什么MySpace的崛起速度比Facebook要快得多——它比Facebook成立只不过早半年,但是2005年的时候它已经非常火了,被新闻集团5.8亿美元买下来。但是长远来看,这种仅仅依靠网络交友的热度是容易产生疲劳感的,这也是它今年以来发展逐渐减缓的原因。

这些东西其实也是我在2007年的时候才逐渐想明白的。所以现在做海内,一方面是采用好友邀请制,这样可以保证每个用户一上来就已经有认识的朋友了;另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导入MSN和gtalk的联系人列表来查找已经在海内上的好友。其实人际关系网是已经存在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它转移到网站上。

再回过头来说Facebook,它的运营者很有耐心,每一步都不紧不慢但是很有突破性。比如,2006年的时候,我们校内网的团队和顾问谢文也讨论过,Facebook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向学校外扩张,但当时我们没有想到它后来所用的这种方式,也就是提出一个新的更大的概念社交网络”,把原来的大学”变成四类社交网络”中的一类,其余三类则是高中”、公司”和同地区”。这样既能扩大用户范围,又能继续维持社区的秩序。

2005年的Facebook和MySpace

再比如,它后来添加了news feed”的功能。这很重要,能大大提高朋友之间通讯的效率。如果用户上一个社交网站看不到新内容的话,他/她很可能下次登录的时间间隔会更长,但是news feed”能让这种新的信息尽可能多。用户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好友们在发生什么新的动作。

开放平台就更是大动作了,我看到的时候也很惊讶。在那之前,大多数人认为Facebook只是一个社交网站,和MySpace、Orkut、Friendster一样。在这个平台发布之后,人们才发现Facebook有着超出其他社交网站的愿景——以一个更底层的网络操作系统的姿态出现。

如何来理解这种底层的概念?我觉得真实的社区网络相当于一个城市,在它基础上建立起来各种功能才更有价值。比如说照片分享,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需要一流的照片,能吸引各种各样的人。第二种是那是你认识的朋友,你才会对他/她的照片有兴趣。这个差别很重要。

不过,美国和中国的差异还是很大。比如在Facebook上活动”这个功能用得非常多,大家常常通过Facebook联络开party,而这种线下的party又让新的用户加入进来,使得用户的雪球越滚越大。而在校内上,活动”的作用很小,这可能和中美两国大学生不同的生活方式有关。

再比如,在中国,QQ群对于社交网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因为在群里,A和B说话,C也可以看到,这就比原来一对一的即时通讯更有开放性。而且,一个用户认识一个朋友,就能被邀请进入一个群、认识这个群里其他的人。

总的来说,在国内,这种真实的社交网络氛围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培养起来,这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

Facebook VS 腾讯,谁才是不可替代”的社交巨头?

最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重新发起对Facebook的反垄断起诉。FTC称,Facebook的用户数量和用户贡献内容的累积构成了垄断要件。Facebook的用户大,内容积累长,已经具有不可替代性。

FTC有三点核心诉求:一,坚持Facebook剥离Instagram和WhatsApp等业务;二,要求Facebook在将来合并或收购其他业务时,也需提前上报;三,禁止Facebook就API和数据分享设定反竞争条件。

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两家社交巨头,腾讯面临的情况与Facebook极为相似:两者都拥有庞大的用户体量,月活跃用户规模在20亿上下;两者都曾进行广泛的投资并购,Facebook斥巨资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腾讯12年间投资超过800家公司;两者都针对竞争对手采取过屏蔽手段,Facebook早期屏蔽同行接入开放平台,腾讯至今封杀淘宝、抖音等应用。

社交巨头不可替代”的根源

社交网络平台,尤其是熟人社交平台,之所以难以取代,主要是因为用户关系链建立成本高,以及时间累积带来的巨大迁移成本。

经济学上有棘轮效应”的说法,一般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理论也可以应用在社交网络领域。

当已有用户的朋友家人都加入到同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后,新的社交网络平台便很难取代。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发帖和分享历史越来越长,更无法轻易地将这些信息转移到其他的个人社交网络平台。同时,用户不断使用该社交网络平台,不断投入到内容创作和关系的积累中,因此迁移成本也不断增加。

简言之,社交网络平台的用户越多,关系链沉淀越多,用户使用时间越长,越难迁移。与此同时,用户越多,使用时间越长,社交网络平台越有价值。

FTC以此来解释为什么Facebook构成了垄断,并且不可替代”。根据其诉状,Facebook早就意识到用户使用时间越长、投入越多,就越不容易转移平台。2012年1月Facebook高管写信给CEO扎克伯格:如果所有用户的照片都在我们这里……如果用户不能带走这些照片和相关数据/评论,他们将很难迁移(至其他平台)”。

Facebook和腾讯,一个在北美,一个在中国,同样是社交市场不可替代”的霸主。在美国提供个人社交网络服务的App中,Facebook的月活跃用户份额超过65%。腾讯则稳稳占据国内至少70%的社交市场份额。因此,Facebook因为垄断引发的争议,在某种程度上也同样适用于腾讯。

Facebook和腾讯,谁更不可替代”?

据Facebook2024 年第二季度财报,Facebook全家桶”(包括 Facebook、 Instagram、WhatsApp 和 Messenger 等服务)月度活跃用户数为 35.1 亿。腾讯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合并活跃账户数达12.51亿,QQ方面,移动终端月活跃账户数为5.91亿,两者相加超过18亿。

Facebook的社交用户规模约为腾讯的两倍。虽然Facebook的整体用户总量更大,但用户相对分散,分布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相比之下,腾讯用户更为集中,微信仅国内市场日活就超过10亿。

可以说,腾讯拥有一个Facebook迄今无法比拟的优势,即占据了一个规模巨大且文化语言统一的社交网络市场。

不同于Facebook在全球范围内,尚面临Snapchat、TikTok的紧追慢赶,腾讯在国内社交市场,还没有遇到过旗鼓相当的对手。无论是微博,还是陌陌、探探,都还未构成充分的挑战。微信还曾在2024年1月15日这一天,同时封杀了马桶MT、多闪和聊天宝三款社交应用。

第三方行业报告显示,腾讯公司目前占据国内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长比例超35%。基于微信、QQ用户社交关系链形成的强网络效应,以及庞大的用户体量和丰富的流量资源,腾讯构筑了壁垒极高的生态系统。社交市场的成功,反过来帮助腾讯在游戏、视频、音乐、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摘取硕果。

如果说Facebook的成功主要集中在社交领域,那么腾讯多年来通过广泛、持续而深入的投资,则已经进化成社会经济基础设施,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过去12年间,腾讯投资企业超过800家,涵盖本地生活、电子商务、房产服务、金融、汽车交通、企业服务、教育、社交网络、体育运动、文娱传媒、游戏、智能硬件、旅游、物流等行业。

因此,从这些角度来说,腾讯相比于Facebook,是更加不可替代”的社交巨头。

作为当今互联网世界最为庞大的两个连接者”,腾讯和Facebook一样,难以避开接踵而来的反垄断监管。在美国,Facebook正在应对FTC的持续起诉。在国内,腾讯已因虎牙斗鱼合并、腾讯音乐独家版权,数次遭遇监管机构的反垄断处罚,并仍面临着其他调查的风险。(记者 夏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CIFCOM跨境电商 » 与facebook合作的中国公司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