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是什么意思啊
无论是剑桥分析公司依靠大数据分析影响2016年美国大选,或是Facebook依靠用户研究实现精准的广告投放,都说明了一个基本事实:大数据是可操控的,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都可以依靠数据的过滤及呈现,进行控制与干扰。或许说,这根本就是互联网时代下,很多网络平台的运营模式。
有人曾计算得出,Facebook上的每个用户能够为其带来2.76美元的收入,而这些收入的实现,则是依靠对用户特征的准确分析,进而实现精准的广告投放。那么,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你做出的决定,究竟是你自己做的决定,还是他们”想让你做的决定。
大数据技术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我们的个人信息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被泄露,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每个人几乎都是透明的,呈现的数据分析真的能够让一个陌生人来了解的你的全部。但一门技术可怕到极端,他的反向必然是有着巨大的益处,正所谓物极必反!
大数据技术于个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的是更加透彻的了解自己,唯有真正的了解自己,才能让自己更加优秀。在生活中,可以想象一下,有这样一个智能家居:了解自己喜好、知道自己时常购买的物品的风格、价格无间、品牌等等,而且对自己的需求总能第一时间知道并且会列出更多你需要的东西,是不是生活顿时变得更加通畅了,有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其实这个成品,大家都已经见识过了,就是我们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而支撑人工智能的正是大数据技术,搜集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等等,背后就是一个庞大的大数据系统。
大数据技术于企业
现今,企业的营销模式都在从粗旷式营销转型向精准式营销。而企业处理的数据呈现七个方向的转变。平台虚拟化、支付网络化、终端移动化、金融供应链化、物流社会化、服务专业化、营销精准化、前五点呢,使得企业能够获得的数据量非常庞大,而后两点则要求企业必须对数据进行分析,才能达到精准营销专业服务的目的。
大数据技术是可怕但又是可敬的,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更好的维护好自己的隐私,更好的研发大数据技术,让大数据技术的利端更加凸显,强势压倒弊端!
通用电气公司如何通过社交媒体保持全球影响力?
导火索
这个事件的导火索开始于2013年,一名剑桥大学研究员Aleksandr Kogan,创建了一个问答应用——这是你的数字化生活”(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
这个应用上线后获得了30万人安装,但按道理来说,这个应用是不会获取到用户数据的。
用户数据只是存放在Facebook上,但Kogan却声称是在满足Facebook协议前提下获取数据的,所以Kogan便获取了这30万人的用户数据。
而且这些数据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这也说明了Facebook存在用户数据安全的漏洞。
直到2015年,Facebook从卫报的记者那里得知,Kogan在未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和剑桥分析分享了他的数据。
所以在那个时候,Facebook从平台上禁止了Kogan的应用,但直到上周Facebook从多家媒体报道中得知剑桥分析并未删除所有用户数据。
发酵
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关于删除Facebook的话题持续增长,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也参与这个话题。
还删除了特斯拉和SpaceX的Facebook官方主页。
与此同时,Facebook的股票也应声下跌。自3月17日消息传出以来,这家社交媒体巨头的股价已下跌逾9%,市值两个交易日蒸发了近500亿美元。
而就在昨天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9家报社当天发行的报纸上登报。其中包括《观察者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
这样的著名报社,道歉信的内容有:我们有责任保护你们的信息,如果做不到,我们就不配提供服务。
插曲
从Facebook的事件里,我们可以看到,剑桥分析在获取信息后,向这些用户精确投放广告内容帮助2016年特朗普团队参选美国总统。
另外也有媒体披露,当初英国投票脱欧的时候,剑桥分析也有参与,而作为剑桥分析的创始人Aleksandr Kogan。
他是坚定的脱欧派,所以在投放内容的时候,都是精准的投放脱欧有利的信息。
而这个影响,只是基于Aleksandr Kogan这个人的个人喜好。虽然Koga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只是媒体的夸大其词。
但是无论如何,收集并利用用户数据这个事情的是真的,投放广告这个事情也是石锤。用户在浏览Facebook的时候,或多或少被潜移默化的接受这些信息。
最后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Facebook将如何解决,但是对于我们而言却是值得反省。
在当下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如何防范信息泄露所带来的影响,都是各方面对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毕竟,现在身处大数据时代,不希望每日都像在踩着针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