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COM跨境电商 CIFCOM跨境电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海百科 »

facebook怎么看信息已读

facebook可以看到好友加个群吗?

我是一个极其强调有序”的人,于是强迫症一样把各类笔记都做主题区分,用单独的本子记录:读书笔记、影视笔记、孕产笔记、旅行笔记……当这些本子整整齐齐地在书架上排列,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成就感,因为分类”这个概念本身听起来就有特别高效”的感觉!

但是,这种强迫分类慢慢也让我发现了问题:

1. 脑子里蹦出一个念头,就要新开启一个本子编成分类。最关键的是,很多念头可能只是一时兴起,并不会长久,新本子写几页便搁置了。而且有些想法徘徊在两种分类的边缘,很难明确划分到底归属于谁。

2. 随着分类越来越多,归整起来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甚至要给分类做目录才行。

3. 分主题式的记录,总想把最精华的部分展示出来,但一些突然冒出来的灵感和想法,却不知道如何落在纸面上。

(究竟是勺子还是叉子?——来自《WALLE》)

当信息的收集和调用都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时候,说明这套系统本身是存在缺陷。但是对于解决办法,我却一直没有想到更好的主意。在玩手帐的七年时间里,我也一直不断尝试与实践,但效果始终不加。

最近读了一本书《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给了我一些启发。这本书强调的是一元化笔记”,也就是把所有的信息按照时间顺序通通记到一个本子上,不用分类,不需要整理。

我一直对于一元化笔记”没什么好感,因为之前曾经尝试过,觉得信息实在太多,过于混乱,提取的时候着实不易。但看到作者是奥野宣之,想起之前曾经读过他的几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活用一辈子的读书笔记术》、《A6全能笔记术》,感觉他的书中有很多自己使用笔记本的实例,从中也能获得不少启发。于是决定读一读这本《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看看他对于一元化笔记”的想法。

信息收集

对于信息的收集,《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提出的就是一元化笔记法”。

什么叫做一元化”?就是多样性向单一发展、发散向统一发展。说白了也就是只用一种模式。与一元化”相对应的便是多元化”,需要从多个维度考量。当一元化”逐步成熟之后,就会慢慢演变为多元化”。

用笔记这件事情来说明这个概念。一元化笔记指的就是只按照一种标准来记录。《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的标准就是时间。也就是说,笔记的排列只考虑时间的先后,至于分类、深度程度、有用程度等方面先不加考虑。

而时间这个维度,除了做时间轴观测管理之外,似乎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一种模式,看起来好像是压根就没有标准。这样的情况下,让笔记看起来似乎是无序的状态,因为一天的笔记中会涉及到太多的内容——读书、灵感、突然的小开心、看到了什么资讯……

(读书之后尝试的一元化笔记)

尝试了几天的一元化记录之后,我突然发现正是因为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所以任何一点小情绪、所有脑中突然迸发的灵感都可以肆无忌惮地落实到本子上。这解决了我之前强迫分类时的一个痛点——那些小而美的想法终于有了一个栖息地!而且不用考虑和什么有关联,不用费脑筋琢磨怎样开辟出单独的板块,只要随心记录就好。

这时我突然意识到,在信息收集的环节,最重要的并不是整合、有序,而是随时随地记录当下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不论是资讯、情绪、念头、图画,只要是触动心弦的,通通保存起来。这就像是电子邮箱里的收件箱,不管是谁发来的、与哪个项目有关的信息,都在收件箱里。它的功能就是接收,不漏掉信息,是最主要的目的。至于后续的分类保存,是阅读邮件内容之后需要做的,并不属于信息收集”的范畴。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还提到,一元化的笔记模式还容易消除压力,轻松愉悦地做记录。

之前我开启过一个灵感笔记本,里面会标上日期和一些并不成熟的小念头。刚开始觉得非常新鲜,但时间一长,每天打开灵感本子都想写点什么上去,一旦想不出来什么新灵感,总会觉得自己已经脑洞枯竭,心有不甘,于是就随便写点不痛不痒的内容,其实对自己的思考和成长都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是为了记录而记录了。

但尝试了几天的一元化笔记,发现这种每天拼命想灵感”的压力突然就消失了,想到的时候能够及时记录下来就是一件非常开心和愉悦的事情。当帮助自己的思想去掉很多标签的时候,反而会激发大脑的活跃程度,这是很让我惊喜的意外收获。

信息记录

前文提到,仅以时间的维度做记录,看似是无序的。那么,如何让信息在记录的时候为之后的查阅提供一些便利呢?《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给出了一些记录的小技巧,这里想重点提到两个比较实用的关键点:

1. 六位数字日期记录法,即用【yy-mm-dd】的方式标注出这是哪一天写下的笔记。比如【180401】就是2018年4月1日的笔记记录。这种方法我个人也一直在使用,不仅仅是纸笔系统,在电子系统中也非常实用。

我会将每天、每周的总结都通过拍照的方式保存在印象笔记当中。保存的时候,标题最前面都是六位数字日期,这样在之后做对照查找的时候就非常容易。比如,我想查一下最近三年的2月25日我都做了什么,这三年都有哪些进步,我只需要在搜索栏敲入0225”,那么所有标题中包括0225的文档就都会被搜索出来,不用费力往回翻找,大大节省了时间。

2. 用简略符号来表示内容主题。比如书中的几个例子:

R-阅读

T-电视节目

M-电影

P-计划

A-观点、灵感

素-素材

在六位日期之后,紧跟着符号标识,等到翻阅整理的时候,就能够很清楚地做出分辨,不用再细看下面的详细内容。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并不倡导用多个颜色来做记录,这一点对于我个人来说不太适用。虽然我对于文字的敏感度要高于图画,但我发现自己对于颜色的敏感度要更高。因此,我对于以上的符号也加了一些颜色,这样更加一目了然,整理起来也更方便。

书籍中的内容,只是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借鉴。但具体运用到实践当中,还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进行调整,这样才能让知识发挥最大的效用。

信息整理

之所以在调用信息的时候觉得本子杂乱无章,是没有很好地给本子做梳理和整合。之前做一元化笔记的时候也曾尝试过做一些目录和标贴,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想找的信息依旧无法快速定位。而关于这一点,书中也给出了解决方法。

(来自《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通过目录、标签和涂色的方法,可以将原本看似无序的内容加以区分,在查找的时候更有针对性。我在应用的过程中,将标签都转化为目录的形式,除了按照日期排列的目录之外,又根据自己常用的需求设置了书影、灵感、素材、生活小技巧分目录。每天的记录完成之后,都会在分目录中添加相应的信息,这样任务既不繁重,也让笔记更加有序。

除了一元化的笔记之外,有一些内容确实仍需要系统化整理和保管。比如读书笔记,因为涉及到很多摘抄作为日后的素材库,也涉及到书评输出的思路捋顺,因此我还是会单独拿出一个本子来记录。但因为看书时所有细碎的想法灵感及书籍信息都已经归入了一元化笔记中,因此再做系统笔记是非常容易且简单的事情,不用再纠结哪些是精髓,所需要做的只是梳理脑中的整体构思与逻辑。

关于是做主题式笔记还是一元化笔记,都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定。但通过阅读《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并实践了一段时间,发现一元化笔记是主题式笔记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想要做好笔记,建议从一元化笔记入手。

facebook收不到验证码,有没有解决方法?

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有一个坏毛病:从来没有好好做过笔记。

这个毛病说大不大,最多是费点时间再翻找知识点,但是说小也不小——我常常因为没有及时的找到正确的信息而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

大 概是从初二开始吧,我就习惯性的在不同本子上写写画画,在言情小说上看到了什么矫情的句子抄下来,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抄下来,上课写的知识点也写在上面,还有不想听课的时候画的漫画也在上面。。。。。

总之,整个本子都可以用乱七八糟,惨不忍睹来形容。

后来我试着用几个不同的笔记本来记录东西,比如说印着小猫的写影评,印着骷髅头的写小说,但是,这个方法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像我这样想起什么就是什么的人。要做到把所有信息都一丝不漏的记在笔记本上,只能每天都抱着一大摞笔记本。

所以我分类记录了不过两个月,又回到了之前的想起什么就记什么的尿性。。。。以至于我的笔记本除了我自己没人能看得懂。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较为完美的,切实可行的笔记记录方法可以让我们完整,及时,精准的记录信息呢?

这个问题一直让我很头疼。 后来偶然的机会,去书店淘书的时候瞄见一本听名字就有点不太想读的书,它能吸引到我纯粹是因为书里的一句话:只需一册笔记本 ,任何人都可以活用信息。”

我半信半疑的拿了这本书,看完之后觉得。。。。这句话可能并不是夸张的宣传语。

这本书就是奥野宣之的成名作:《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或许有的人曾阅读过奥野宣之的另一本著作《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在这本书中奥野宣之讲解了一部分有效整合信息的方式,虽然系统,但不全面,而这本《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则完整的向我们展示了完整的整合信息的正确方式,以及怎样从笔记本中记录的信息中找到创意源泉。

奥野宣之是日本很有名的笔记本作家”,有这个称号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他几乎是随身携带笔记本,想到什么就记录在上面,这本《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就是他在总结的自己的笔记记录方式。

在这里我简单的说几条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推荐的方法。 首先就是一元笔记法。别看它听起来玄乎,其实总结下来就一句话:把所有信息都记在一个笔记本上。

(没错!就是针对我以前记录上的坏毛病的方法!)

一元笔记法最重要的就是大杂烩”感。 打个比方,我们收拾东西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把所有东西按用途来分类,码放的整整齐齐,(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很重要!)

但是事实上,这样整理并没有什么用处,因为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会把它弄乱,然后迎来新一轮的整理~之后就是弄乱,整理,再弄乱的死循环。。。。。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也会降低效率。

而一元笔记法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首先,虽然你把所有的信息都混在一起记录在了一个笔记本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在翻看它的时候也会混乱(充其量是让别人混乱。)

为什么呢?因为笔记本上的内容都是你真实经历过的。 你读的书,写下的读书笔记,看的电影,也许别人不清楚你当时的感受,但是笔记本却真实的帮你记录了下来。

所以混乱一点不要紧,关键是要保证所有的感受,所有的记录都被完整的记录了下来。

而当你用完一个笔记本回头翻阅的时候,那些想法和句子都会又一次的带你回忆起某部电影,某部精彩的小说,这是我所体会到的一元记录的最大的快感和好处—— 所有的情绪不掺杂任何的考量,真实的呈现在自己的面前,这感觉就像在跟几天前的自己对话。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购笔记本 除了一元笔记法,我个人认为比较有趣的,而且可以激发自己的创意的就是学会剪切粘贴有用的信息。

这个方法在我看这本书之前就尝试过,效果很不错。

比如说好多书都会带有腰封,腰封上一般都会有作者简介和推荐语,看到写的比较有深度的推荐语,你就可以剪下来贴在书评的旁边,或者去看了电影,正好在某个杂志上看见了电影的影评,写的超级有深度,也可以粘在自己本子上。

(此方法仅限自己拥有杂志的所有权的同学使用!)

书中赠送的书签 这种粘贴方式有点类似于手帐,但是和手帐又不太一样,市面上好多手帐自作聪明的事先做好了页面规划,和这种即兴所至的记录方式不是很搭调。

(硬要说的话,我觉得手帐有点像一个漂亮的日程表。)

当然了,这种粘贴方式会使原本就有点乱的笔记本变得更乱,但是这种乱只是假象。。。 因为就我个人而言,还有没有遇到过翻笔记本的时候找不到自己想找的内容的时候。

前几天忽然想看看以前写过的《南方有令秧》的书评,按着笔记本上粘贴的腰封一下子就找到了,前后也就十秒钟的时间吧。

奥野宣之总结的笔记本的各种用途 所以,建议题主一定要试试这种方式,在读书笔记旁边粘贴腰封,之后该写游记写游记,该写影评写影评,反正腰封在那,大不了空出一页专门用来写书评,读完之后再翻到腰封那里写读后感也不迟。

(要真的是感想多到空一页都不够的话,可以试试把书评写到一张纸上,直接拍在上面,简单粗暴,效果极佳。)

下面请大家观赏一下奥野宣之花里胡哨的可爱笔记本~~笔记做的还是蛮不错的,有文字有图画,是个心灵手巧的好同志呢!

奥野宣之所制作的笔记 在这些杂乱无章,随性所至的记录中,创意就藏匿其中,最好的厨师擅长用最普通的食材烹饪出无上的美味,而懂得利用创意的人会从每一个细微的思考中得到创意的重组。

在这片凌乱的信息海洋中,捕捉信息不再是难事,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安全的放在一个笔记本中,而创意的萌发也有了肥沃的土壤——创意本身就是对信息的重组,

基于这两点,一个一元化的,活泼又有趣的笔记本值得大家拥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CIFCOM跨境电商 » facebook怎么看信息已读

相关文章

CIFCOM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