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COM跨境电商 CIFCOM跨境电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海百科 »

网易考拉属于平台型跨境电商零售

漫谈新零售(1):线上及线下零售的困局

近些年来,零售行业风起云涌——线下零售大多过得惨淡,而线上零售也不断面临着用户成本与增长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零售出现了,并带来了新的破局点。

最初总结电商增长流程(详见5月17日文《九张大图,了解增长体系下电商线上流程的全貌》)的时候,我曾把新零售”作为线下获客的一种手段,放在Acquisition环节里。

因为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企业,最简单直观的解读是通过精心的选址,和高频刚需的生鲜品类,结合线下手段获取和黏住优质客户群体,在流量极其昂贵的互联网下半场,通过门店的规模化布局,在获客和留存上取得突破。

然而,深入解读新零售,其本质远非获客留存这么简单,它远远超越了增长的范畴,而是零售产业的一次全面、透彻而深远的巨大变革。

毫无疑问,对新零售及其大环境的思考与理解也是建立互联网下半场正确增长思维的基础。因此,我把新零售移到本系列文章的增长基础部分,来分享一下我的解读。

新零售”是马云在16年10月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近年来风起云涌,无数线上线下企业做了形形色色的解读和探索。作为电商企业的一员,带着对线上增长乏力,大促日显疲态,流量愈发昂贵,各品类渗透率均进入瓶颈期的疑问,三年来我保持了对新零售的充分关注,也观察思考了很多不同的案例,并准备了这个新零售系列。

本文将通过对零售线上线下的现状及挑战、零售业态及典型模式、零售大环境的变化趋势、全新消费者及消费观、全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场景,包括风起云涌的社区商业潮、体验经济的崛起、海淘风潮、单身经济、共享经济、她经济、内容电商、知识付费等全新消费方式,云、大数据、电子支付、图像识别(指纹、人脸、商品)、电子价签、无线感应技术、AR/VR、LBS等新科技为零售带来的新的玩儿法和想象空间,并结合阿里研究院对新零售对解读、京东的无界零售理念、盒马、永辉、苏宁等企业对新零售的尝试探索,以及喜茶、淘咖啡、友唱、天使之橙、无人店等各个垂直细分领域的零售新物种的形形色色的玩儿法,来做一番新零售及其探索的解读。

内容参考了《新零售时代》、《新零售的未来》、《迭代》、《我看电商》系列、《我的创业史》、《消费者为什么购买》、《零售的哲学》、《社区新零售》、吴晓波《跌荡、激荡》系列等相关书籍以及品途、亿邦动力、36氪、零售老板内参等媒体的大量研究报告、分析文章,和我自己在大电商平台实战的思考与实践。所有内容都是我整理和消化后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之见,其中肤浅错误之处还请圈内高手前辈们海涵。

一、线下的困局

我们先来看一下实体零售的大环境。

不久前我去上海沪南路红星美凯龙买东西,进门便感十分惊讶,诺大的商场,每层几乎都看不见几个顾客,极度冷清。

印象中的美凯龙,虽算不上人头攒动,但顾客也是川流不息。和一个办公家具店的营业员攀谈后,营业员告诉我:过去她们这个店面,三个营业员同时上班,依然每天忙不过来。现在,老板只留了两个营业员,还是轮流上班,一天只来一个人,即便如此,每天她也很清闲,没什么客人要接待。

她说道,商场里各个店都有类似情形。我问她怎么看,她说,好像实体零售不行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营业员虽然看不见那么多行业报告和数据,但实体零售状况她们最有感知。

前不久,世界第三大零售巨头Tesco(乐购)宣布裁员9000人,关店90家,并对剩下店面做出重大调整,营业时间将被缩短;沃尔玛宣布关闭美国境内63家山姆会员店;宜家宣布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裁员计划;全美最大鞋类专卖集团Payless提交破产保护Ralph Lauren陆续裁员和关闭旗舰店;家电和电子产品零售商HHGREGG、服装和家居用品零售商Gordman’s Stores,电器商店RadioShack申请破产;杰西潘尼百货(JCPenney)、梅西百货(Macys),希尔斯百货(Sears)和Kmart都关闭大批旗下店面……

彭博社认为:大批零售商快速倒闭已经使美国购物中心出现数以百计的空店面,而这仅仅是痛苦的开始。

再看中国:

世界零售龙头沃尔玛2012-2018年在中国陆续关闭门店近百家;中国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超市联华,在连续三年关店超过1600家后,2018年门店数量较高峰期缩水近四成;玛莎百货全面退出中国、上海太平洋百货、上海世纪联华、荷兰万客隆、深圳人人乐先后关闭大量主要门店;家乐福、华润万家、卜蜂莲花等诸多大卖场都进入了调整期……

两年多以来,全球实体零售舞台正在上演前所未有的关店潮、倒闭潮、裁员潮、转型潮、资金链断裂、股价暴跌甚至破产。实体零售一片愁云惨雾。

看过很多分析报道,消费力不振、房租价格上涨、人员成本上涨、融资难、消费需求结构的改变、传统业态对于消费者需求变化响应不及时,都是原因。

下面引用天猫创始人黄若在《零售的变革》一书中对于大卖场的分析,颇具代表性:

大卖场在中国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由盛转衰。2000年时一家大卖场的行业平均销售额是3.5亿~4亿元,到2015年,每家大卖场的平均销售额下滑到了2.3亿元。浦东易初莲花在创办之初,其年销售额将近7亿元,这个数字今天已经遥不可及。分析起来,原因大致如下:

随着大卖场的增加,其单店获得有效用户数量在下降。2000年时一家大卖场平均服务10~12万顾客,而2016年则下降到了5万左右。各垂直细分领域专卖店的兴起吃掉了很多大卖场的份额。曾经让大卖场引以为豪的物美价廉的概念,在过去的20多年里随着中国消费者经历了从无到有” 走向从有到好”的消费升级而渐渐失去吸引力。与消费者新的价值观不符,特别是80后和85后消费者。当年消费者常常利用周末,去大超市进行一站式购物。现在消费者不再那么价格敏感,虽然便利店略贵个10%,大部分商品消费者也都在家门口随手买了。同时快节奏的生活和交通的拥堵,也让消费者更加倾向减少出门去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的大卖场花上半天时间进行购物。

对于第三点,我颇有感触:

大卖场在过去20多年里,自身产品和服务基本上没有明显变化。今天的大卖场从食品饮料、到服装箱包、到家居用品、到大小家电,依然完全缺乏个性,缺乏中高端商品,整个商品结构也基本维持在20年前的状况。消费导购也一成不变,货架布局、就连背景音乐,全都是一样样的。

当然,在所有分析中被提及最多的,是电子商务和线上零售对于实体零售的冲击,是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那么,线上情况又如何呢?

二、线上的困局

我们都知道,过去10余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高速增长,在实体零售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从10年前微不足道的1%迅速攀升到2018年的近24%(见下图)。

国家统计局2008~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网络零售占比(单位:万亿)

根据上面的数据,我简单做了个渗透率的总体趋势分析,如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大趋势上网络零售的渗透率(即在整体零售中的占比)增速在不断收敛,在未来可能会到达天花板,也许最终会收敛在百分之三十多并趋于稳定(忽然想起马云曾说的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这说明,线上红利已过,也在逐渐饱和。

我们再来看看各细分品类的线上渗透率情况。下图是2016、2017年的电商分品类渗透率(手里暂时没有2018年的行业数据)。

2016、2017年的电商分品类渗透率

我们不难看到,各品类的线上渗透率增长总体较为缓慢(除了服饰品类增长迅速),个护、食品、生鲜等生活高频刚需品类但渗透率还非常低,但已经几乎增长停滞。线下零售仍是绝对主力(哪怕似乎已什么都从网上购买的3C产品),这尤其强烈地体现在食品、生鲜等非标领域,线上销售几乎微不足道。这个趋势也说明,线上的天花板,远远比互联网行业的我们想象的要低。

再来说下线上的获客成本。我最早对这个成本产生强烈认知是多年前在携程的时候。当时我们在百度投放的关键字,大约要9元每次点击,运营团队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了拉新,小伙伴们背起一箱箱的矿泉水,奔赴目标客户聚集地 – 旅游景点,向游客送矿泉水,并请他们注册账号。这个方式大约一个新客成本仅1元。

几年后,我在1号店和地推负责人聊天,他提到我们的地推拉新,大约70元一个新客,这么贵!”,我十分乍舌。然而没有最贵,只有更贵。最近一年的数据显示:电商企业三四百元获取一个新客是常态……

虽然不同行业、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的流量获取成本各不相同,大家也在想尽办法去变着法儿创新获客方式,但成本的迅猛飙升是不争的事实。下图曲线明确反映了此趋势。

获客成本高昂的另一面,是顾客忠诚度的低下。线下购物辐射的是周边用户群体,消费者对门店的忠诚度很高,通常不会因为10公里外的B店的某些商品在做促销而放弃家隔壁的A店,当然也很难知道B店价格。

线上则完全不同,打开京东、天猫或者亚马逊都是手指一戳,比价也十分轻松,更有甚者还有比价网站列出各电商平台的同款商品价格对比(这些收取流量过路费”的薅羊毛网站让电商客户忠诚度打造十分困难,虽恨得牙痒痒但却又不得不向流量低头)。消费者对平台忠诚度低,几乎没有切换成本,无法保证顾客的生命周期价值,这使昂贵的获客费用往往打了水漂。

大家常听到近年来互联网流量红利渐渐消亡,在这里顺便简述下我对流量红利”的理解:

一个新用户刚刚触网”时,可能很懵懂,刚通过广告或者朋友知道网上可以买东西,觉得很新鲜,也没什么对比,在第一个电商平台A上下了单,成为A的顾客。当她又知道电商平台B的时候,除非B比A更便宜或者服务更好(也是成本),或者得到B的某种物质激励(如新客券),否则她不会轻易转为B的用户。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普及,这种全新触网的用户群体比例越来越小,绝大多数人已是某个平台的用户,此刻为了增长,只能把顾客从竞争对手那里撬”过来,平台就不得不为此付出更为高昂的成本。这也就决定了在所谓的互联网下半场,获客艰难且成本不断飙升。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拓展业务的弹药源泉——风险投资。首先让我引用一下毕马威(KPMG)发布的2018年Q4全球风险投资趋势报告中的数据:

从图中可以看到,风投投资的案例数量在2015年初达到顶点,随后不断下降。其中天使轮投资(黄色那条曲线)的减少尤其明显,尤其在2018年下半年出现巨大滑坡。同时这些曲线也说明各行业公司普遍获得投资的难度急剧增加,投资大幅集中在一些超大投资案例上(被投公司往往已经是独角兽或巨型公司)。

对比前些年一些脑洞开得很大的创业者凭着一个PPT就可以忽悠到数百万投资,这个数据说明投资渐趋理性,早期阶段的投资案例大幅下降,投资额度也同步减少。这使得百花齐放”烧钱换市场的互联网小公司大幅减少,各公司也对盈利提出了越来越明确而且强烈的诉求。这背后,不但对互联网公司商业模式的合理性和成熟度提出要求,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互联网的增速。

2018年底以来,互联网公司碰到的又一个巨大挑战是——上市公司市值大幅缩水,各大公司裁员频繁,满市场都是求职的互联网从业人员。

下面是东方财富统计的2024年互联网公司市值缩水排名,60家海内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市值总和已经从巅峰时期的13.45万亿缩水至9.03万亿,缩水幅度超过4万亿。

市值的背后体现的是市场的信心。虽然我们不能发出互联网泡沫又要破灭”这类哀叹,但我们也看到了线上巨大的挑战。

最后,从体验上来说,电子商务的诸多痛点也越来越为人所诟病:

大促变得习以为常,消费者每逢大促囤货习惯已渐渐改变;促销已经渐渐沦为一场价格游戏,促销养价,以及日常满减带来的凑单苦恼,渐渐变成阻碍消费者下单的因素;线上商品的海量”已经从优点变成缺点;直播等内容导购流于三俗;生鲜O2O的短斤少两、图文不符和线上线下两套价格的普遍现象让消费者不再愿意在线上下单…… 三、新零售正在走来

总结来说,线下的困局是:

电子商务、O2O、内容购物等新消费方式崛起,不断蚕食实体零售市场。人力、房租、物流成本飙升,实体经济不振。虚拟经济和数字化消费方式在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的消费习惯被渐渐改变。代表传统消费方式的商场、大卖场渐渐落伍,新一代消费者追求全新消费观的购物方式。顾客离店失联,数字化营销困难,无法准确感知个体需求,无法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店铺、商品的千人千面,无法把人来找货”升级为货去找人”的新一代购物体验。

而线上的困局是:

互联网增速放缓,流量红利不再,获客和留存愈发昂贵。普遍缺乏盈利模式,自身供血能力不足。随着投资大幅收缩,线上增速减缓,市场向巨头迅速聚合,垄断问题加剧。互联网公司市值大幅缩水,业务发展和创新受到巨大影响。线上购物缺乏人际交互与温情,流百无法试穿试用,生鲜冷链成本高昂损耗巨大,各品类渗透率不断放缓。成本、配送速度和SKU的丰富性相互冲突,无法三全其美。随着大家购物习惯和认知的成熟,线上玩儿法和体验的各种弊端,在不断凸显。

这一切预示着线上零售也到了旧动能增长乏力,盛极必衰,期待全新破局点的时候。

大家可能还记得,在2012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现场颁奖对话中,对于2024年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是否能达到50%,王健林和马云有一个亿元赌局。

2024年的今天看来,马云肯定是输了。而事实上,高瞻远瞩如马云,早在2016年就已放弃了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的豪言,进而提出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正是这个大背景下,新零售向我们走来。(待续)

PS:对后续内容期望先睹为快对读者,也可以关注产品遇上运营”公众号。

作者:徐霄鹏,微信公众号:产品遇上运营。亚马逊高级总监,产品、中央运营及增长团队负责人,前京东、携程高级产品总监。精通前台产品、运营及用户增长等领域。

本文由@产品遇上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购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 要关注这四点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14日)发布消费提示,购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要关注品类清单、购买限制、承担风险、售后维权等四方面。

品类清单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是指中国境内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经营者自境外购买商品,并通过网购保税进口”或直购进口”运递进境的消费行为。我国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符合条件的正面清单目录内的酒、饮料、调味品、食用油、乳品、蜂蜜等食品均可购买。2024年1月28日,财政部等8部委发布《关于调整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公告》,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2024年版)》进行了优化调整,增加了番茄汁等消费者需求旺盛的商品。非清单内商品不得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方式入境销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寄递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肉制品、灭菌乳、蛋黄酱、燕窝等食品不得通过邮递、快件和跨境电商直购进口等寄递方式进境。

购买限制

根据《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8〕49号)的相关规定,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5000元,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6000元。另外,部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有个人年度购买数量限制,如糖类每人每年进口合计不超过2公斤,大米每人每年进口不超过20公斤等,可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备注栏进行查询。《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财发〔2018〕486号)等规定中均明确消费者对于已购买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不得再次销售。

承担风险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原产地有关质量、安全、卫生、环保、标识等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可能与我国标准存在差异,消费者自行承担相关风险。尤其是宣称功能的进口食品,其管理方式与我国不同,消费者应谨慎购买。相关商品直接购自境外,可能无中文标签,消费者可通过网站查看商品中文电子标签。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信誉较好的跨境电商平台购物。在购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前认真、详细阅读电商网站上的风险告知书内容,结合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做出判断,同意告知书内容后方可下单购买。

售后维权

消费者应注意留存聊天截图、电子发票、物流信息等购物凭证,收到商品后注意检查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内容,如有问题及时与跨境电商平台联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如需退货,请先联系销售企业确认符合退货条件,并按照企业指引退回食品,由电商企业向海关办理退货申请。退货企业在《申报清单》放行之日起30日内申请退货,并且在《申报清单》放行之日起45日内将退货商品运抵原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相应税款不予征收,并调整消费者个人年度交易累计金额。

(总台央视记者 王婧)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打响商家争夺战,撬动电商新格局 美团京东先后出手即时零售

每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刘雪梅

比完配送速度,又拼用户体验,如今即时零售的战火燃向了商家端。

9月14日,美团闪购在即时零售产业大会上宣布将面向商家推出7大举措,助力品牌商和零售商持续进化,同时预计到2026年,美团闪购上将诞生30000家日销过万门店、100个10亿品牌。

就在一周前(9月7日),京东到家面向商家发布了新系统宏图”,同时启动双百亿品牌计划”:2024年将助力超10个品牌销售额破10亿,并打造一个销售额过百亿的品牌;同时进一步聚焦全品类、小时达、平台化,并针对各项明确给出未来三年的KPI。

短短一周,即时零售两大玩家先后围绕商家推出新的计划,他们都预见到了什么吗?

实际上今年以来,巨头围绕即时零售一直在暗暗较劲,在9月13日苹果发布会后,美团闪购、饿了么、京东到家,甚至盒马和快手都纷纷加入到苹果预售和半小时送达的销售大战中。而在今年618大促,即时零售平台更是罕见地集体参与,无论是实体店家规模还是平台宣传力度都史无前例,用一场场直播和销售额的极速增长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

即时零售已经成为电商平台新的增长点,这是因为更多消费者信赖实体店,即时零售还可以更好地拓展下沉市场。”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较于传统服务于远程电商的物流服务,即时配送的精细化程度更高,时效可以达到分钟级,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在电商大促节的消费体验。业内认为,在即时零售赛道,包括美团闪购等平台都在围绕用户端聚合用户需求,反向影响供应链,提高了传统电商的时效性和服务体验,未来或将颠覆现有的电商格局。

即时零售不是应急零售” 是确定性的生活方式

即时零售不是应急零售,而是一种高确定性的生活方式。”今天,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在即时零售产业大会上表示。

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在大会上发言 图片来源:企业提供

通过一个空包旅行”案例,王莆中对Live Now(即时生活)”作出具象阐述。今年3月14日,一位武汉用户去大理旅游,到目的地后,通过美团购买了保湿精华水、牙线等日用必需品。在NOW时代,用户的即时需求正通过即时配送得到即时满足,由此带来高确定性和高安全感,从而带来更多即时需求,并成为生活方式。数据显示,今年1月,这种异地迁徙并通过即时零售下单的用户超1000万。

早在两年前,王莆中曾预判,未来5年,互联网零售市场将从Everything Store(万货商店)”变迁至Everything Now(万物到家)”,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如今两年过去了,王莆中发现,Everything Now”从餐饮到万物趋势愈发显著,他预计,2024年底,即时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2026年预计将超1万亿。

这些年来,从送外卖到送万物”,闪购业务不仅改变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也为美团带来更多新的想象空间。美团副总裁、闪购业务部负责人肖昆表示,疫情后,美团闪购持续高速增长,七夕单量突破1300万单,过去四个季度规模已达1750亿。高速增长背后,消费群体持续扩散。地域上,高线城市向低线城镇扩散,今年以来,四线及以下城市销售额增速达70%;年龄上,从年轻人向中青年人群扩散。

最近三年,美团闪购从商品丰富度到商家服务,均有突破。商品丰富度上,以北京望京为例,2024年,望京地区共1300个商家,提供18万种商品;今年,商家数量已达3800家,提供40万种商品,既包含牛奶、食材等高频刚需品,也包含手机、高端化妆品等品质百货,平均30分钟送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购物最便利的国家。”肖昆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闪购也从新业务升级成为能够为公司赚钱的核心业务。2024年8月,美团财报更改了业绩报告结构,把曾经作为新业务提及的闪购”放在核心本地商业”类目里。排在它前面的是餐饮外卖业务和到店、酒店及旅游分部,这也意味着,美团闪购为公司提供了大量的业务和订单增量,成为核心业务。

而在今年的半年报中,闪购业务继续吸引目光。财报显示,美团二季度即时配送订单量同比增长31.6%至54亿单,闪购日订单量峰值再次突破1100万单,年活跃商家数同比增长30%。

也是因此,美团CEO王兴一直对闪购业务寄予厚望,在电话会议上,王兴曾表示,经过五年多的发展,美团闪购已经具备一定基数,会在今年维持增长趋势。未来会通过更多数字化运营和供应链管理,让更多传统商家拥抱美团闪购,同时还将和美团外卖在未来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王兴表示。

抢夺优质商家资源 美团京东都出手了

与传统远距离电商相比,即时零售有着完全不同的模式和逻辑,这也倒逼商家和供应商做出改变。

即时零售的出现对公司的业务运营模式的冲击还是挺大的,这其实是一种倒逼的模式,因为即时零售的出现,我们发现渠道变化了,这对我们的经营模式产生一种倒逼效果。另外,我们也看到即时零售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传统的O2O概念,它催生了很多的需求,这个需求不是说不存在,它可能以前就是没被激发。”嘉士伯中国销售副总裁祝贺在现场表示。

为了让零售商更好地与平台合作,美团闪购表示,将推出7大平台举措,包括流量扶持、产品能力、经营模型、营销能力、数字化系统、城市团队等。

为让新商品更快被看到,美团将提供平台10%流量扶持;为让用心做好服务的商家脱颖而出,将推出商家综合体验分”;为让特色服务显而易见,将上线产品能力;为助力提效经营,提供了专注即时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整套系统——牵牛花;为助力品牌全方位精细化运营,大会发布了行业首个即时零售品牌经营模型——FAST;围绕门店颗粒度、商品颗粒度运营提升,已在15个城市建立本地化团队,服务店铺已超20万。

肖昆表示,希望能助力零售商和品牌商伙伴更好在新环境下进化,更好服务消费者,共同实现Everything Now”的消费体验,到2026年,美团闪购上将诞生30000家日销过万门店、100个10亿品牌。”

无独有偶,京东到家的最新动作也是围绕平台品牌和商家。9月7日,京东到家正式发布宏图系统”,据官方介绍,这是即时零售行业首个面向品牌商提供集经营诊断、机会洞察、策略输出、方案落地功能于一体的LBS网格化运营工具。在京东集团副总裁、达达集团总裁何辉剑看来,即时零售行业进入全品类小时达时代,品牌需要全渠道优化,重新配置资源,寻找成本、效率和体验的最优解。

这也意味着,在经过前期用户体验和配送速度的竞争之后,商家和品牌成为即时零售新的争夺点。

数据显示,美团闪购已和超4600家大型连锁零售商、37万本地小商家及超350家品牌商达成合作。以用户体验为起点带动的市场进化,也促成了品牌商、零售商在平台上生意高速增长,并不断进化。

美团CFO陈少晖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已有近60%美团外卖用户成为美团闪购的用户,同时需求端也反过来促进了平台上供给端丰富度的提升,截至该季度末,美团闪购年活跃商家数量同比增长30%。

京东到家则表示,截至二季度,京东到家年活跃门店数30多万家,同比增长70%左右。另一个统计的口径是,京东到家入驻平台的实体门店超40万家。新三年计划”内供给端的KPI,京东到家给出的是三年内总门店数超150万。

如此看来,美团和京东到家如今的商家规模尚且算是势均力敌,而在未来,随着更多后续动作的跟进,二者的正面竞争在所难免。

将颠覆现有电商格局?巨头环伺即时零售

为什么即时零售市场永远战火纷飞?或许因为它代表着电商未来的增量空间和想象力。

互联网分析师尹生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两年来,整个电商零售行业增长趋于平缓,唯一有增量且还有变化可能性的细分领域就是即时零售赛道,这也让大家都还想去抢上一抢”。

除此之外,在上述即时零售产业大会上,商务部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指出,近年来,即时零售一直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5042.86亿元。预计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2024年的3倍。

无论是巨大的增长空间,还是未来的想象空间,都让现有的电商平台不得不深耕这个赛道。也是因此,无论是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新兴电商还是传统的电商平台都不敢放弃这块蛋糕。阿里京东、美团抖音、甚至快手和小红书的悉数到场,也让即时零售战场越来越充满看点。

从目前布局来看,美团已早早盘踞于此,京东、阿里、抖音随即拍马赶到,各自在这片市场中打造自己的竞争力,主打最后一公里快速配送”的零售新模式也成为电商之外最火的新战场。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提出,即时零售平台打破线下零售数据孤岛,通过数据驱动实现本地流量分发、零售数字化以及服务运营。此外,即时零售打造数实融合”的新场景、新模式,为本地零售带来新增量,是新供给带动新需求的典型模式。

而在未来,即时零售发展呈现全天候消费、全场景渗透、全品类创新、全地域覆盖、全供应链管理以及全流程数字化六大趋势,这也对即时零售平台和供应链上的商家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表示,即时零售是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标志性的模式,希望在推进即时零售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带动整个中国的相关产业,从品牌到传统的零售渠道,到批发渠道,在和即时零售携手共创的过程中也找到自身的创新点,共同发展。

大家一起通过这个契机,来改善和提升自身,我觉得这样的意义会更大一些。”裴亮表示。

对于即时零售是否会颠覆现有电商格局,庄帅认为,未来十年,现有电商平台模式很难被颠覆,但是会被蚕食一部分份额。线上线下的融合更加紧密,一些品类(如果切、酒类)和新的服务(冰品)等也会因此获得更好的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CIFCOM跨境电商 » 网易考拉属于平台型跨境电商零售

相关文章

CIFCOM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