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COM跨境电商 CIFCOM跨境电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海百科 »

贝海国际快递单号查询

拖欠2亿、人去楼空,跨境电商巨头洋码头的中年危机

#头号周刊#

近日有媒体报道,多名洋码头平台的商家与买手称自己的货款遭到平台长期拖欠支付,数额从数万至数十万不等。此外,据报道洋码头位于静安区的总部办公场所,目前人去楼空,物业方贴出的告示显示,洋码头已长期拖欠租金等费用。

对于以上传言,洋码头回应称,行业确实受到疫情冲击和影响,洋码头当下采取员工全体居家办公模式降低成本,并非所谓的人去楼空”。

业务下滑,拖欠款达两亿

8月23日,洋码头买手服务号”发布了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的六千字公开信,曾碧波在文章说明了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困局,包括业务受到疫情冲击持续下滑、货物通关受阻、平台合规改造面临重大挑战、现金流状况恶化、资金被冻结保全、员工流失等问题。但曾碧波表示,困难再大,洋码头也不会趴下,完全可以重新回到新一轮风口,创造交付中国跨境行业的独有的一份价值”。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5月曾碧波就将平台的资金结算全面托管,按照跨境平台的监管要求全面放到香港进行境外结算,目前洋码头平台的交易资金结算完全和洋码头公司自身的经营风险、诉讼风险、债权维权等等诸多风险剥离,并呼吁平台买手召回粉丝,恢复直播和商品上架销售。

不过在8月31日,曾碧波与部分股东和买手进行的线上会议中,透露出洋码头拖欠货款规模为2亿,此外还有保证金3800万,但其表示当前状况下,公司仍现有资金将全部用于保障仍在经营的买手。

行业领头羊的中年危机

据公开资料显示,洋码头成立于2009年年底,正式上线于2011年,是行业内仅有的一家以C2C买手制起家的独立跨境电商。2012年,洋码头自建立跨境物流体系贝海国际速递”,并在2013年底正式上线移动端产品洋码头”APP。

2014年,行业制度创新让跨境电商迎来红利期,洋码头也全面取消海外商家平台服务费,并在这年年底完成全球化布局,于海外建成包括纽约、巴黎等在内的10家国际物流仓储中心,洋码头海外买手规模随之扩大。这年,国内跨境电商的新势力也不甘落后,美妆跨境电商聚美优品在纽约上市,创业公司蜜芽拿到融资,阿里、京东、苏宁、唯品会先后上线了跨境进口业务。但在当时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物流速度,洋码头都超过其它同行,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头羊。

据洋码头公开的数据显示,巅峰时期平台拥有认证买手超8万名,覆盖全球六大洲83个国家,每日可供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80万件,并曾称自己是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里唯一且首家获得全年盈利的独立跨境电商企业”。

不过C2C模式在吸引大量买手和买家进入平台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有买手曝光被洋码头拖欠的提现金额里有的甚至高达300万元。除此以外,无法确保时刻有货、货物经常出现假冒伪劣等问题也不断出现。

2017年洋码头亏损2亿到3亿,2018年洋码头外部流量几乎枯竭亏损近8000万,2024年虽借助直播和流量红利的春风实现全面盈利,但2024年则因各种原因使其亏损近1000万元。2024年在跨境电商市场红利驱使下,巨头玩家纷纷涌入,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天猫国际和考拉海淘以市场占比为26.7%和22.4%领先,京东国际、苏宁国际及唯品国际等市场份额均在10%以上,而洋码头市场份额仅5.5%。

市场规模达万亿,行业巨头陷入困局

据《2024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7.1万亿元,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达15.7万亿元。然而随着跨境电商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不少曾经的独角兽企业却陷入经营困境。

今年7月1日,蜜芽App发布停服公告,表示将于2024年9月10日停止服务;被阿里收购近三年的考拉海购,如今面临团队收缩,产品、技术不再升级的困境;就连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寺库也传出人去楼空”的消息。面对行业巨头纷纷陷入经营困局的现象,有业内人士称该行业或许正面临一波洗牌。

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则表示,跨境电商壁垒不高,出现爆款”后,很容易被资本或其他企业复制,存在短期爆发的情况,但长期发展困难。程伟雄认为,只有当平台去掉同质化,并专注于产品质感,跨境电商才能迎来长久的未来。

洋码头危机背后,海淘不再时髦?

图/图虫创意


我从2015年就注册了洋码头的买手,这么多年一直很信任平台”,然而在上个月,身在美国的洋码头买手汪路却中止了这份代购”事业。过去七八年,她用心经营,通过洋码头的进口跨境电商贸易每年收入达到十多万元。

这家诞生于2009年,曾经历高速扩张,完成7轮融资估值高达40亿的独立跨境电商平台,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8月底,一封来自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的公开信披露了这家跨境电商平台目前所面临的疫情冲击、架构调整以及现金流恶化等情况,引发了公众对海淘”的关注。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进口跨境电商市场贸易总额从2024年的2.8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2万亿元,而跨境进口电商用户数量也从2024年的1.4亿人次增长到2024年的1.55亿人次左右。

曾碧波在公开信中谈到,作为创始人,深感前所未有的压力:拖欠买手货款达2亿、公司员工只剩不到50人、人去楼空资金困境难解……在靠C2C买手起家的洋码头平台上,数千个像汪路一样的买手也正在等待洋码头还款。

洋码头危机背后,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及宏观环境的变化中,跨境电商行业经历了野蛮生长,来到了理性繁荣时期。企业成本结构的变动和合规化趋势的要求正在推动行业发生变化,经历了假货横行、售后不完备等问题,海淘这门生意正在变得越来越规范。

拖欠买手2亿货款,资金困境难解

去年2月,汪路就发现平台不太对劲”,因为是海淘,所以发货时间长,等到客人签收后,这个钱才能到自己账上。但是从去年开始到账时间更慢了,从今年2月就开始不到账了”,当时她询问官方人员,回复是由于对账问题,所以未能将货款及时打入账户。到了今年7月,汪路发现消费者下单后,从美国发货及清关已不能正常完成了,目前6月和7月的包裹一直没能完成清关。

洋码头自有的贝海物流目前也在我们这边撤点了,此前我一直是通过这个渠道来发货的”,汪路发现即便现在想下单,也不知道从哪里邮寄。据公开资料显示,贝海国际物流目前覆盖包括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在洋码头下单后最快3天左右就可以收到海外直邮的包裹。

直到汪路参加了由老板曾碧波8月份亲自主持的买手沟通会后,才知道公司发生的问题。8月底,曾碧波曾在沟通会上承认,基于资金托管等原因,2024年5月1日前的大量历史货款已经无法结算,截至8月8日,总共货款欠款为2亿元,这个数字并不包括3800万元保证金。

9月24日晚,曾碧波再一次发起了线上沟通会,与近百位买手进行沟通。在中国新闻周刊得到的录音中显示,曾碧波强调洋码头走到了风口浪尖上,正在经历合规化改造和疫情引发的经营压力,他透露目前洋码头找到了一家有国资背景的投资方,能够带来一个多亿的注资。

这些钱去哪儿了,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对不对”,汪路表达了困惑,即便后续洋码头被并购,并购方能否把这么多钱还给买手也很难说。目前,汪路在洋码头平台上仍有将近15万元货款未结算。

张帆在洋码头上做韩妆直邮业务,自2024年6月就开始无法提款,目前有10多万款项未结算。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去年洋码头官方一直以要上市,进行红筹架构,影响账户结算为由来安抚买手。据她掌握的情况,目前大约有4000多家买手被欠款,9月底的这次交流只是面向还在洋码头上经营的买手,并未邀请此前欠款后不再开店的买手。而在会上承诺的账单结算,目前也并未实施。

曾碧波在公开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拖欠买手2亿元货款,从去年8月资金链就开始紧张,平台把卖家的货款和洋码头的运营资金混在一起使用,在2015年到2024年烧了很多钱,最终导致资金紧张。

然而截至目前,传说中的战略资本投资并未落实,洋码头仍然面临生死危机。

备受考验的海淘生意

根据公开报告显示,2010年前后跨境电商政策和规范逐渐建立,跨境电商得到迅速发展,那时也正是洋码头建立后不断发展的时期。2015年前,洋码头大举招聘海外买手,通过注册制邀请买手开店,建立国际物流公司来布局全球运输,迅速在市场崭露头角。

到了2015年,洋码头的销售额达到6.6亿,同比增长了15倍,这一年洋码头在跨境电商行业仅次于天猫国际,复购率高达40%。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洋码头在独立跨境电商中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达到26.3%。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国家鼓励跨境电商平台发展的时期,推动自贸区、一带一路进口业务,那时经济发展正处于上行期,消费者消费意愿也非常强,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和金钱购买海外产品,再加上资本大力投资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洋码头、蜜芽、HIGO、达令等平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根据公开报道,曾碧波此前曾表示疫情对洋码头影响不大,平台在2024年和2024年实现盈利,当时是基于曾碧波看到了直播带货的发展契机,通过与平台合作,引来了流量,进行了收割,此后洋码头还宣布在100个城市大举开1000家线下门店。

不过随着疫情的持续,跨境电商遭受不小的考验。以前没有疫情的时候,一般15天就可以从韩国邮寄回来了,现在出现疫情后一般需要30天到40天将货物送到客人手里”,张帆提到。

曾碧波在公开信中也表示,疫情对进口电商冲击严重,国际航班运能大幅减少,口岸清关和整体时效链路拉长,买手的资金结算回笼受到严重影响,用户订单取消率比以前更高,业务端持续下滑。现金流状况进一步恶化,引发了诸多外部供应商债权诉讼和银行抽贷的连锁反应,甚至少数债权方通过国内法院要求冻结银行资金进行保全等。此外,在内部的平台合规改造上也面临着挑战。

魔镜市场情报研究总监高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海淘品类占较大比重的美容护肤产品,今年在天猫国际和京东跨境渠道销售都有明显的降幅,进口跨境电商贸易整体营收增速相较于前两年也放缓较为明显。

传统进口跨境电商的发展,一方面受到疫情等宏观环境影响,消费者整体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支出下降了,花钱更为谨慎,另一方面则受到新兴渠道如直播电商或私域电商的分流影响,传统电商的增速并不好看。而像洋码头这种依靠个人机构进行运转的独立跨境电商发展则更不稳定”,高峰强调。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在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中天猫国际、考拉、京东和唯品会的市场份额排在前列,大约能够占到八成份额,早已不见洋码头等独立跨境电商的身影。

跨境业务的发展趋势并不明朗,存在太多变数”,庄帅认为无论是大平台还是小平台,实际上都应该时刻关注政策和局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进行结算更应时刻保持谨慎姿态。此次洋码头在资金危机中也受到这一因素影响,曾碧波曾提到,在D+轮融资后,1亿融资现金全部会用到资金平台改造,因为资金托管到支付宝国际和微信国际之后,需要把大量资金放进去,确保正在经营的卖家货款能得到及时结算。

海淘生意趋向规范化

9月14日,洋码头发布声明,称被欠款商户系洋码头在合规化经营过程中被查出的不良商户,这与曾碧波接受媒体采访以及多次与买手的沟通中谈到的欠款问题有出入,此外他多次强调平台合规问题,买手需要满足合规具体规定,提交相关合规文件后才能提款。

在媒体报道中,洋码头平台对货品的鉴定存在不小问题,洋码头自身鉴定中心的鉴定流程和鉴定结果也令多位买手存疑。张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鉴定中心鉴定结果为假,会将货物扣下,并对买手进行罚款。指责买手店铺售假,这令人不能接受”,张帆认为现在洋码头在货物品质问题上的表现是类似又当裁判,又踢球”的行为。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洋码头平台卖假货不退款不处理问题的投诉并不少见,多位用户表示平台对假货问题坐视不管,也无人受理,此外多个投诉中出现不退款及虚假退款现象。

过去几年,以洋码头等为代表的独立跨境电商发展在规范化程度上难以与天猫国际和京东全球购等互联网巨头相比。对天猫国际和京东全球购等大型电商平台来说,更多采用的是B2B模式,透过平台对接到厂家,并且提供售后服务培训等一系列落地服务”,高峰认为海淘这门生意经历了粗犷发展的阶段,正在变得越来越规范和标准。

洋码头的买手都是注册制,走的是C2C模式,不一定都是职业的机构,注册后抽空做几单,赚个外快,这样的情况下物流、通关以及货物交付都容易受到影响,这些带来了消费者极大的信任危机”,高峰认为洋码头平台在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出现问题的风险更高。

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之下,很多买手其实很难保证稳定的货源。高峰表示,在种种风险的考量下,消费者也会倾向于在比较大的平台上进行购买。在海淘市场发展越来越成熟的今天,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可替代性产品也越来越多。无论从供应链能力还是售后能力上来看,消费者在海淘这件事上都需要更强大的背书和托底。

曾碧波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洋码头十几年的沉淀仍有价值,平台积累的买手和用户也还有价值。如果并购成功后,他计划将这笔钱用于布局海外,提升海淘直播规模,开启免税新零售业务,与线下传统商业体合作开设体验店,作为流量抓手,推动直播复购。

庄帅分析,从宏观来看,互联网行业发展不断规范,疫情影响国际贸易业务,国际形势也出现变化,这些都对物流周期、检验检疫流程和仓储成本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更值得注意的是,免税店的兴起也在对跨境电商平台进一步增长产生影响。

然而在客群精准度上,高峰认为,独立跨境电商难以与抖音达人直播间和私域电商等媲美。很多买手长时间做海淘,积累时间长了之后,有稳定的货源和渠道以及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就可以自主建立平台,直接触达到消费者,不会再需要洋码头这些平台。

作者:孟倩

从海淘一哥”到欠债2亿,总部人去楼空,洋码头一手好牌打稀烂

洋码头出大问题了,最早一个吃跨境电商这碗螃蟹的曾碧波摊上大事了。

到目前为止,洋码头总共欠债2亿元,其总部人去楼空,老板疑似跑路,作为曾经的海淘一哥曾碧波如何落到这番境地?

在风口上起飞的洋码头

2009年跨境电商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跨境贸易在当时尚且不发达,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曾碧波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行业起飞的风口。

2009年洋码头成立,在2010年到2013年,短短3年间海外贸易总额就翻了八倍,由原来的100亿暴涨到800亿,洋码头可谓吃尽了这波红利。

曾碧波成立洋码头的时候刚好是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被舆论热议的时候,国产奶粉经此一役几乎被打落谷底,市场对于国外奶粉的需求大幅增加,但是市面上的国外奶粉良莠不齐,假货猖獗。

洋码头瞄准这一个市场,通过建立跨境物流体系,确保商品正货率,迅速获得市场份额。

天才少年曾碧波的野望

洋码头的创始人是曾碧波,细翻其履历可发现这是一个具有独到眼光的高智商大佬。

2009年,创业市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门槛,对于创业者本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曾碧波毕业于上海交大少年班,是实打实的学霸。在上海交大完成本科学业之后,他进入ebay,在电商平台摸爬打滚。

为了提高自己的眼界,他选择前往美国深造,在美国加州公立大学攻读MBA,在求学的过程中,他比较国内外经济形势惊讶地发现,在国内难以购买的商品在美国随处可见,而这一切缺的不过只是一个货源渠道。

当一个渠道商,曾碧波的心里开始担心了这一种想法,只要有市场,那就是大有可为的。

曾碧波定的目标很明确,正品,优质的正品。

当时国内市场假货猖獗,利润巨大,但是曾碧波从来没有想过加入他们,这样获得的利益是小利而不可能成为大利。需要挖掘的是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去糊弄客户。

只要有匹配需求的存在,那么自然会有商机。

少年意气挥斥方遒,瞄准市场,就要迅速下手。曾碧波盘活手中资源迅速清理出一条有效的供应链,快速对接实现三单对碰,在互联网电商平台的角逐中一马当先,打通海淘关口,匹配国内高速发展带来的购物需求。

在经济迅速腾飞的这20年来,市场出现了许多新兴事物,迭代迅速。国人的内需被拉动,消费需求大幅提升,随着消费能力的增加,对于海外商品的需求呈现宽领域,多层次的特征。

洋码头通过拿捏货源渠道让不断消费者涌入平台,商业帝国迅速扩大,跨境物流体系贝海国际成立,在海外建成了十个物流仓储中心,保证货源的充足可靠。

2024年,曾碧波入选胡润富豪排行榜351位,十年海淘史,半部洋码头。

疫情引爆的大雷

曾碧波曾经扬言,国内的消费红利至少能保持30年,但是随着2024年底新冠疫情的到来,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这场席卷全球的公共性卫生危机对于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打击,而经济在迅猛地疫情发展面前显得有些萎靡。

无数行业坠入凛冬,欣欣向荣的电商行业在三年来反复的疫情中,也出现后继无力的现象。

多次反复的疫情被迫地将原本顺畅的运输通路变得崎岖不平,受到疫情影响,许多商品不能准时生产到货,口岸清单时效拉长导致资金回笼不及时,矛盾积累两年之后终于爆发,洋码头的资金链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

平台买手售假卖假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保持平台的流量与流水曾碧波被迫对这种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松懈的监管直接导致顾客信任缺失,海淘一哥洋码头陷入信任危机。

疫情作为引火线,加速了洋码头至少十年的运营进程,也将其很多隐患暴露在公众面前:过度执着于上市导致公司战略发生偏移,C2C模式运营出错,产品质量不达标,股权混乱……这一切推动洋码头到了濒临解体的边缘。

疑似跑路的洋码头

洋码头的总部位于上海静安区,在还没有爆雷之前,这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但现在只能看到一纸封条。

大楼的物业向民众说明:由于洋码头长期拖欠租金,物业,水电等等费用,其总部办公场所已经被收回,而曾经烜赫一时的洋码头竟然沦落成了丧家之犬。

但对于入驻洋码头的商家买手而言,这实打实的做实了曾碧波跑路的谣言。

22年年初便陆续有商家反映货款无法提出的问题,而积压到今天才发现洋码头至今欠了商家两亿货款,通过各种渠道拖延甚至拒绝支付。

洋码头早就陷入了资金危机,在资本链断裂的情况下曾碧波根本没有能力偿还这么大的欠款。

但是曾碧波本人对外界承诺:这一次疫情导致的寒冬格外漫长,即使在这么严峻的环境下,依然有着上千个买手选择坚守,他不会放弃,更不会就此跑路,只要能度过这个寒冬,它一定会将货款还给商户。

至于两手和大众信不信?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过现在电商平台竞争激烈,支付宝,京东纷纷开拓了海外平台,这个赛道已经变得非常狭窄,要想继续坚守从而翻身可没这么容易。曾经辉煌的洋码头,终于是走向落幕。

洋码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他的老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天赋,但是对于上市的执着为洋码头埋下太多的雷,导致在疫情持续的几年中洋码头资金链断裂,他也难以获得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洋码头需要考虑的已经不是翻身的问题,而是如何解决掉身上的债务从而避免法庭的诉讼。这也给了入驻平台的买手一个警示:平台的可靠是相对的,即使是大品牌,在发现可能不对时,也要及早抽身,断尾求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CIFCOM跨境电商 » 贝海国际快递单号查询

相关文章

CIFCOM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