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COM跨境电商 CIFCOM跨境电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海百科 »

欧派是什么意思

何谓海派|重看百年海派,一种文脉传承与文化理想

1840至1949年,共计1480余位在上海进行创作的画家构建了海派”群像。海派”,这一在时空经纬交织下诞生的历史词汇,至今历120余年,经过巨大的时代波澜,海派的外延与内涵都已经发生变化。

近日,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与上海中国画院联合策划的历史的星空——20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开展,展览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契机,回顾百年来海派绘画求索的真正精神所系,也为海派绘画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提供灵感和启迪。此外,展览收集了十多万字的研究成果,首次全景式深度梳理海派美术研究脉络。《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将陆续刊发相关策展文章。

海派名家荟萃

刘海粟与美专学生在杭州旅行写生途中

潘天寿《烟雨蛙声》

这些年依照自己的兴趣,有意无意陆续参与策划了一些江浙隐逸画家与老画师的展览,无论是上海的钱瘦铁先生,杭州的朱豹卿先生,抑或南通陈曙亭先生,有意思的是,溯及源头之一,似乎仍是绕不开海派二字。

事实上,只要论及近现代中国画,溯及源头,都绕不开海派”二字。

1927年在西泠印社汉三老石室”前留影,自左至右:钱瘦铁、吴藏龛、吴昌硕、韩秀(钱夫人)

对于当下的艺术界而言,海派”二字似乎是一面镜子。于我个人而言,更希望镜鉴出一种文脉的传承,或曰一种文化理想。

钱瘦铁(1897—1967)

中国绘画经过一百多年时间的巨大转折,这些年有意无意间似乎到了重新回看的时候,而海派,正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最大策源地。无论是多年前上海书画出版社首发的百年来对海派绘画规模最大的整理成果——《海派绘画大系》,还是这些年上海中国画院一直策划的系列文献展、钱瘦铁和他的朋友圈”,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重写刘海粟”大展,抑或上海博物馆的吴湖帆书画鉴藏大展,以及上海陆续举行的重看海派系列展,都是水到渠成之事。

《海派绘画大系》

钱瘦铁《无量寿佛》

从延续性与深度而言,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与上海中国画院联合策划的历史的星空——20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这样的学术性展览尤其让人期待。

历史的星空——20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览现场

重看海派绘画,到底重看些什么?

一方面,是对海派”二字的梳理。说海派”是一个绘画流派,可说是,也可说不是,不过细想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误会,所以后来索性有海派无派”之说了。海派绘画其实是晚清以来中国在现代化的转型中出现的一个巨大的文化现象,亦可谓之一种绵延至今的艺术风气,而其土壤则缘于上海这样移民城市的开埠、工商业与对外交流的繁荣以及文人画家在租界的避乱便利与新兴市民阶层的兴起,导致四方画家麇集于此。

考察海派”二字的缘起,最有名的大概是鲁迅先生针对沈从文先生《文学者的态度》所掀起的文学界海派”京派”之论而撰《京派”和海派”》: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亦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眼中跌落了。”

张大千《庐山高图》

这篇文章是迅翁一贯的冷峻、清晰,寒嗖嗖的,读之让人心惊,乍读当然不无道理,细读再思,迅翁如木刻般刻出了线条,但似乎依然失之粗疏了。然而所谓近商”二字却道出了海派绘画初起时的特点——按照卢甫圣先生的考证,目前可见出现海派”二字的是1899年张祖翼跋吴观岱的画:江南自海上互市以来,有所谓海派者,皆恶劣不可暂注目。”这句话大概是从文人画的立场对于当时上海城隍庙画家等走商业路线画家的评论,从今天的眼光看,此言依然有其道理所在,海派绘画的初起时,种种因商业性的迎合、媚人之状,确实有恶劣而不可暂注目”者。

1965年潘天寿在杭州景云村寓所止止室作画

然而华洋杂处、文人不断涌入的上海是何等样的大熔炉与大境界,这样一种被文人鄙夷的小海派”不久即被一种更大气的大海派”所代替,赵之谦、任伯年之后,可以吴昌硕先生的出现为代表,所谓强其骨力墨淋漓”,其内在文化情怀,所包含的大气与骨力、苍莽也启发了其后的齐白石、黄宾虹,其精神境界至今影响而不衰,无论是刘海粟、潘天寿等,无不受其润泽。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因之称安吉吴缶庐昌硕,……以金石篆籀之学出之,雄肆朴茂,不守绳墨,为后海派领袖。”

吴昌硕《山水诗翰卷》(局部)

吴昌硕《画浦东芍药花图轴》

吴昌硕之后,民国时期海派的纷繁中,则以更大的气象对于东西方文明经典进行包容并蓄,正如郎绍君先生在分析海派时所言: 民国时期(1911-1949)的海派,处在社会变革、西潮涌入、启蒙和救亡交织的环境中,有反叛有固守,有磨砺与创造,呈现出折中变异的新局面……如果把萧俊贤、金城、陈师曾、陈年、王梦白、叶浅予、蒋兆和视为单纯的北京画家,而无视他们与上海的渊源关系,就不可能对他们有全面和深入的认知。美术史需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动态的画家。惟其如此,才能把握动态中的艺术现象。”

1936年林风眠带领杭州国立艺专教师们到超山郊游并凭吊吴昌硕墓(前排左起为林风眠、妻子艾丽丝、女儿蒂娜)

林风眠(右二)与关良等在上海市郊写生(约1950年代)

林风眠 《秋景》

其中,除了后来定居上海的吴湖帆、刘海粟、林风眠、张大壮、贺天健、钱瘦铁等外,飘零海外的张大千、定居杭州的黄宾虹、主政央美的徐悲鸿,亦可作如斯理解。

林风眠赠老舍画作《秋鹜》

上海中国画院在其成立60周年曾举办开宗明义第一章——上海中国画院系列文献展”,呈现的上海中国画院成立之初的画家史料,也正呈现这样的一种视野。展览同时呈现的海派画家面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巨大社会与历史变化的遭遇与态度,无疑让人深思。由于彼时的国家文化战略向苏联式美术与宣传类美术倾斜,表面上,一方面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年画、连环画、宣传画艺术家,但同时也出现如郎绍君先生所言的美术院校外迁,课徒受限,艺术传承出现断层。”

钱希同《吴湖帆像》丁亥(1947年)

吴湖帆与海派女画家周鍊霞合作的扇面

这里的一系列背景包括从移民变化角度考察无疑是一个关键,也是考察十多年来新上海人”不断涌入上海的背景下重看海派”二字的线索。

事实上,在另一种层面,尽管受到种种艰难阻碍,但无论何时,海上画家的群体中对于艺术本体的探索从未中断,海派绘画的文脉一直在地下蔓延生根,并与现代开阔的文化视野相结合,或隐或显的一直有着一种文人的风骨。这也可以理解何以上海一直会出现极具开放视野的艺术家,但同时不断出现重视文脉笔墨与心灵深度的艺术大家——与一些地区的艺术喧嚣与夸张不同,当下的不少上海艺术家们依然存留着属于南方或者说上海特有的内敛与矜持,或隐或显仍然尊崇南方文人一直崇尚的书卷气。

黄宾虹与诸乐三等在飞来峰写生 1954年

黄宾虹 江晓望图轴

这是海派绘画经过百年流转而凝固的格调,然而其实更是有底气的。比如,也只有海派画家中的吴湖帆才会有待五百年后论定”的闲印,也只有黄宾虹才会说出我的画要五十年后才能为世所知。”

海派”二字的提出,至今历120余年,经过巨大的时代波澜,海派的外延与内涵都已经发生变化。于当下而言,实在需要重新看待,这样的看待,也正是在上海这座移民城市海纳百川”巨大胸襟之下的必然。

而20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这样的学术性展览,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契机。

陈师曾 乔松之寿图

海派绘画的近官”或近商”从来就是有的,现在有,将来仍会有,这是各人的造化与选择,这无可否认——然而,经历过岁月世事的洗礼,当下真正的海派绝不应是如鲁迅所言两类近”的代名词,也并不仅仅是一种模棱两可的名词,回顾百年来海派绘画求索的真正精神所系,一方面正在于对艺术本体的探索与追求,更在于从不屈服于商业、世俗等种种外在的力量,从不放弃自己的本心,以艺术的形式探索这个民族的心灵深度,呈现对于人生自由与心灵解放的巨大张力——这也正是这一系列展览在当下的意义之一。

海派”何为

海派美术之变迁,与近现代、现当代中国美术发展命运相连。上海在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演变中,以上海为中心的前所未有的移民社会及其文化环境,形成一种重要标志。而这种移民社会既来自中国内陆,又来自西方各国,其所呈现的巨大的人口异质性,在近代中国新兴的工商城市文化环境中,必然形成各种异质文化的汇聚和融合,形成近代传统绘画转型与西画东渐之间的独特文化关系。

这些文化融合的关系,在特定的历史时空汇聚于海派艺术之中,都在中西兼容、雅俗共赏的气氛中出现诸多历史迹象,体现了海派画家已经具有了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开放思想。中西绘画在传统而来的持久的对话”中,出现了新的交流迹象。使得矛盾对立的绘画语系发生着契合,这取决于海派之风中非排它性的文化宽容态势,和近代商埠繁荣之下的人文心理相适应。在雅俗共赏”的标尺下,渐而调整了原有封闭的审美心态。因而,这种中西兼容、雅俗共赏的画坛现象,导致对于海派绘画的重新认知和文化思考。这也是近现代海派艺术大家系列展”给我们的一种启示和发现。

在历来的相关学术研究中,海派”非流派,渐已达成共识。虽然各家结语有别,但基本可以归纳为:海派”是一批具有共同文化情境的艺术家的指代,一种兼容并蓄的艺术趣味和开放求新精神的概括,一种近代市民文化时尚的隐喻。从近现代海派艺术大家系列展”的相关启示而言,我们并不囿于传统绘画的画种或流派范围去认识海派艺术,而是进一步在前、后海派传承的传统绘画发展领域以外,获得新的认知与体验。

倘若我们深入关注近代上海画坛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海上绘画不是单纯在传统基础上的延续、发展和变革,它是中西文化撞击和影响下的产物。它在同一时代背景、地域氛围、文化因缘孕育下生成,也形成了鲜明的共性。这种共性,就是在西学东渐的近代文化情境中,所形成的近代城市的商业文化和移民文化特质。作为上海文化特质在世俗化、商业画和多元化的氛围中获得了新的历史表现。近现代海派艺术大家系列展”所列名家力作及其相关文献,逐渐将观者的注意力和思考点,引向中西文化融合语境中的前后、内外的范围。这启示我们在传统艺术延续的纵向坐标的同时,还应该构建起一种中西文化对话的横向坐标,以为完整地通过中国近现代中西融合的前沿区域的前后海派、内外海派的共生制约的现象,并以此为学术向度,进行相关外来文化对中国美术本体建构影响,以及中国现当代美术话语体系自觉完善的思考。

从海派绘画发展演进的历史角度看,其开放性在于其精英化、国际化和商业化的复合。在写实与表现的形态之间,赋予灵性而巧妙地寻觅其中的平衡点。海派画家在风格、形式及创作观念的多元化方面,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和学术抱负,逐渐走上一条与海派文化基础相吻合的创作道路,并开始发挥特有的优势。

近现代海派艺术大家系列展”第一届展览,设立借古开新”、中西兼道”、现代标程”三个部分,聚焦任伯年、吴昌硕、吴湖帆、黄宾虹、林风眠、刘海粟、吴大羽、倪贻德八位近现代名家,面对百年海派艺术历史长河中人与画的素材选用、常与变的事件铺陈,始终维系着在视觉语言探索之中的人文精神之力,加以梳理、解读与思考,形成了所谓既不拘泥于木”,又不迷失于林”的展陈主线效应。事实上,海派美术作为独特的艺术资源,正在于其以新兴艺术策源地”的影响力贡献于中国美术,成为不可忽略的文化力量之一,实现其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

事实上,文化的识别性,时常与在地的艺术家的艺术个性和形式风格一脉相承。20世纪以来,海派绘画的相关趋时务新、兼容并蓄的艺术探索,不失为重要的新兴艺术的演变基因。在经历20世纪中后期的主题性艺术影响之后,写实绘画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的上海画坛仍是需要完善和突破的领域。在诸多艺术家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海派绘画语言探索的多元化格局,是海派绘画的一种成功和复兴的希望。这种希望所在,正是彰显艺术多元互补、兼容清雅的品格,意味着海派文化基因,凝练浓厚的新兴艺术”的人文品质,以大写海派”的气度和格局,形成具有海派精神和新时代风貌的大美之艺”。

学术当随时代,我们唯有创新性发展海派文化,创意性提升上海人文,将海派绘画艺术经典传承,纳入海派文脉保护工程之列,使得相关珍贵的海派艺术资源,有效转化为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此不失为竭诚促进海派文化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发扬光大的真义。

(中华艺术宫/供稿)

海派文化是什么?上海艺术家们这样说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在艺术家眼里,什么是海派文化?在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看来,海派文化受吴越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其精髓就是比较秀丽、典雅、故事性强,有人文性,好似江南水乡,有一种缓缓流淌的感觉。”

丁申阳(中)现场写福”字

腔调。海派文化就是腔调。”这是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守白的答案,海派文化的集成,是一种提炼,将本区域的文化和外来文化变成一个大城市的文化,这种环境造就了个人诚信、自信、可塑性的品格,用上海话讲,就叫做‘腔调’。”

年轻、朝气。”在著名舞蹈家、上海新文艺工作者联合会主席黄豆豆看来,海派”和上海这座城市,越发展越年轻。

1月15日,首期海?尚”艺术沙龙在亚振海派艺术馆举行,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携手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亚振海派艺术馆,共同推出海派艺术传播传承系列活动,包括线上沙龙与线下视频,聚焦海派艺术传播与传承,推动艺术融入生活、艺术走进大众。

今日的上海,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洋,时尚与怀旧,各有各的精彩,展现了海派文化的魔力和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上海的艺术家虽然活跃在各自的领域,内里却打上了海派”的共通烙印。

上海一直是书法的重镇,根据上海的城市特点,注定铸就了上海是一个有西洋文化和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海派文化,可以容纳各种人,容纳各种书体,所以也出了很多大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从海派书法的传承谈起,讲述了既能吸收江南文化精髓,又能容纳各种书体、博采众长的海派书法特征。海派文化受吴越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其精髓就是比较秀丽、典雅、故事性强,有人文性,好似江南水乡,有一种缓缓流淌的感觉。”

李守白(右)现场展示海派剪纸艺术

什么是真正的海派,只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才深有体会。”李守白是一名海派剪纸艺术家。提到民间剪纸,很多人会想到北方的窗花,但李守白认为剪纸其实是东方的素描”,如何在简单的艺术语境里把故事讲好,需要创作和设计,将其用于城市传播,应该有上海人的方法。李守白的方式是从上海标志性的建筑石库门里弄入手,用剪纸讲述上海的故事,作为一名上海人,又是艺术工作者,更要用自己的艺术载体表现这座城市,讲这座城市的故事。”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派剪纸”艺术语言,越做越有味,越做越有劲。”

黄豆豆(前)现场互动,教观众跳《闪闪的红星》片段

黄豆豆12岁才来到上海学舞蹈。一晃32年过去,黄豆豆在上海奠定了自己的舞蹈地位,也曾为上海城市精神创作舞蹈作品。作为一名新上海人”,他对海派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我们用青春去奋斗,慢慢的我们成熟了、成长了、稳定下来了,但这个城市却是越发展,越有年轻的朝气。”

海派艺术视频”是上海市文联破圈”的一次尝试。据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派艺术视频”聚焦海派代表艺术家访谈,展现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民间文艺等不同艺术门类在海派文化中的映射和印记,探讨海派文化的内涵和发展。目前已拍摄6期,丁申阳、李守白、黄豆豆、民协主席吴新伯、美协副主席殷雄、新艺联副主席张军参与了拍摄,未来还将拍摄更多艺术家。据悉,录制完成的海派艺术访谈视频将通过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在国际各大文化交流平台播出,推广上海的城市名片。线下活动海?尚”艺术沙龙未来将不定期举办,邀请海派艺术家和大众线下互动,进一步增强文艺的创造力、传播力、感染力,让海派艺术真正走进生活,走进大众。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丁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CIFCOM跨境电商 » 欧派是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

CIFCOM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