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来了!欧盟特别关税生效不到一周,中方启动对欧贸易壁垒调查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世界经济的运转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随着一些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以及一些政客的从中作梗,这一多赢的局面愈发面临更多的挑战。
繁忙的中国码头
7月5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税正式生效。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是中方,就连一众欧洲本土车企也对欧盟政客的短视所震惊,并做出了强烈的反应,试图说服欧盟方面撤销相关举措。
中国方面首先对欧盟的决定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当日便在记者会上对欧盟的行为做出了表态,表示中方将会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中国车企也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早在6月12日欧盟发布初裁消息时,中国车企就曾经向欧盟发起抗议,并提交相关抗辩,但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车企生产的汽车
另外一方面,欧洲本土车企也对欧盟的相关做法怨声载道。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就在欧盟发布相关消息时明确表示,此举对于欧洲本土车企而言弊大于利,并希望欧盟能够“支持自由的世界贸易与对话”。
然而对于各方的反对声音,欧盟官方却充耳不闻,一错再错,并最终上演了7月5日的这场闹剧。
面对欧盟的野蛮行径,中方也及时采取了反制措施。临时反补贴税措施生效后不到一周,7月10日,中国商务部发表声明,将就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进行贸易投资壁垒调查。
中国商务部
中国政府维护本国车企合法权益的决心毋庸置疑,同时,这也体现了中方才是国际贸易秩序真正负责任的维护者。
据报道,自去年10月欧盟开始相关调查以来,中国车企为其提供了诸多便利,尽管明眼人都看得出欧盟方面所谓的指责均为无稽之谈,但中国车企仍然在最大程度上配合了欧盟的调查,而欧盟方面却在所谓的调查过程中预设结果,滥用调查权,以极为野蛮的态度对待中国车企。
这事实上表明了欧盟政客所谓的调查只是一个幌子,其真实目的只是借由调查之口来采取不合理的手段遏制中国企业的发展。
欧盟总部
这既体现了欧盟政客的短视,同时也是欧洲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悲哀。现代工业高度依赖于全球产业链的互通与配合,中国企业的繁荣并不只是中国的繁荣,同时也是世界的繁荣,将为上下游产业链带来数不尽的利润,这一点已经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中被无数次证实。而欧洲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今天却不理解其中的道理,实在是可悲可叹。
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正在加快自己开放的速度,加大自己开放的程度,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拥抱世界市场,为全球经济注入重要活力。两者相比,高下立判。
欧盟起源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等经济合作组织,其成立的初衷就是实现工业生产资源在欧洲境内各国更加顺畅的流通。七十多年以来,欧洲通过一系列合作措施,使得欧洲走出二战后的阴霾,并且迅速恢复元气,重新成为了一个工业发达的地区。
早期的欧共体成员国
然而今天,脱胎于欧共体的欧盟却在短视政客的带领下,摒弃了原本合作共赢的理念,将落后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拾起,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自食恶果,错过合作发展的机会。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财经观察:贸易壁垒挡不住技术演进脚步
来源:【人民网】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作为被欧盟重点关注调查的中国车企,将分别面临17.4%、20%和38.1%的关税。中国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
欧盟委员会称,如与中方的讨论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该临时关税将从7月4日起引入。
对此,中国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第一时间进行回应,一致认为该反补贴调查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欧洲多国官员和车企高管也表示,欧盟此举可能会引发“贸易战”,不仅不能保护欧洲相关产业发展,反而会伤及欧盟企业。
多位业界专家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的调查罕见且不合理,也不符合WTO原则,贸易壁垒挡不住技术演进脚步。事实上,持续的技术创新、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脱颖而出的根本。
中方:调查严重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
针对欧盟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欧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强烈反对,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林剑回应,该起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回应,欧委会滥用世贸组织贸易救济规则,肆意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严重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严重破坏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安全。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代表中国工商界呼吁欧方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立即取消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征税措施。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绝不是依靠补贴而形成的。”欧盟中国商会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在于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依托中国整体供应链优势,发展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将电动汽车这一绿色产品与技术打造成为有利于全球绿色转型的公共产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回应称,希望欧盟委员会不要将当前产业发展必经的阶段性整车贸易现象视为长远的威胁,更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滥用贸易救济措施,要避免损害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维护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专家:加征关税将对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性关税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以及国际贸易中最惠国待遇的基本原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吕越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起反补贴调查不利于欧洲,也不利于世界。
吕越认为,一方面,此举增加了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成本,导致价格上涨,直接削弱了欧洲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购买力;另一方面,这一关税措施对全球低碳转型进程造成了阻碍,若更多国家效仿欧盟设立贸易壁垒,全球范围内的低碳转型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碳排放量将难以有效控制,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也将因此受到阻碍。
“该起反补贴调查毫无疑问是典型的保护主义。该反补贴调查看似短时间内保护了欧洲车企,长时间内则会让欧洲车企固步自封,从而丧失竞争力。与此同时,欧委会的做法将对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会让全球继续承受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关税壁垒挡不住技术演进的脚步。由于在节能、环保、使用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电动汽车产业受到了世界各国高度关注,也受到各国消费者普遍欢迎。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演进更多是在国内市场进行。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只占总销售规模的12.6%。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得益于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刘英表示,该反补贴调查并不会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失去优势,反而会倒逼车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降低成本,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外方人士:加征关税对提高欧洲整体竞争力毫无助益
当前,全球产业链牵一发而动全身,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格外重要。在此背景下,加强跨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仍是全球汽车行业的主题。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针对此次反补贴调查,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盟此举可能会引发“贸易战”,不仅不能保护欧洲相关产业发展,反而会伤及德国企业。
匈牙利国家经济部发表声明称,匈牙利不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挪威国家广播电台报道,挪威财政大臣韦杜姆表示,挪威不会跟随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与挪威政府并不相干,这一做法也不可取。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快速演进,推动全球汽车业升维发展。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不仅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产品,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首席发言人西蒙·舒茨接受CGTN采访时表示,目前德国乃至欧洲亟须解决的问题是本土汽车工业发展缓慢、竞争乏力,而加征关税对提高欧洲整体竞争力毫无助益。同时,失去中国的帮助,欧洲更将无法独立应对全球危机和气候问题。
此外,多家欧洲车企也对欧盟委员会加征关税投出“反对票”。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回应表示,“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
大众汽车表示,欧盟委员会做出上述决定的时机,让当前德国和欧洲对电动汽车疲软的需求雪上加霜。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对欧盟此番加税措施表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中方对欧实施贸易壁垒调查,不到24小时欧盟报复,将扩大加税范围
据商务部网站7月10日消息,应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申请,经审查后确认,欧盟方面存在设置贸易及投资壁垒行为,将对此发起调查。调查期限截止到2025年1月10日,最长可延长到2025年4月10日。调查产品主要涵盖铁路、光伏、风电、安检设备。
中方发布该消息后不到24小时,欧盟方面传出消息,声称已扩大了中国风力涡轮机反补贴调查范围。欧盟在今年4月,在法国、罗马尼亚等5个欧盟成员范围,发起对中企风力涡轮机设备的反补贴调查。并已在6月底,将调查范围拓展至德国。不过当时并未公开,其在中国对欧盟启动机电产品贸易壁垒调查之际发布相关信息,显然有在舆论层面与华对应的意味。
欧盟发起的相关调查,基于俄乌冲突背景下,欧盟于去年7月通过的《外国补贴条例》。该条例针对2.5亿欧元以上的采购项目,在设备供应商3年内获得过400万欧元以上的补贴后,欧盟启动调查,以确定相关设备是否因此压低了报价。
欧盟中国商会4月4日曾在声明中点出欧盟条例存在的问题,指出欧盟将相关条例作为经济胁迫工具予以滥用,已损伤到中企在欧合法经营活动。条例在关键概念上定义模糊,增大企业负担的同时,或引发市场歧视情况发生。欧盟基于相关条例目前进行调查的5项案例中,4项涉及中企,集中于铁路、太阳能、风能、监控设备领域。欧盟对中企的限制动作中,反补贴的说辞外,同样涵盖地缘安全及意识形态差异要素。
德国方面上周表示,正对德企自中企采购风力涡轮机的交易进行仔细审查。该交易涉及风力涡轮机16台,德国经济部声称,正对交易涉及的关键基建安全问题进行审查。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7月8日声称,他担忧于中企参与德国风电基建的安全问题,他将尽力保证中国无法获得项目运行中产生的数据。哈贝克称,风能部件来自中国的可能无法排除,至少数字控制部件不能来自中国。
可见,欧盟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同轨,以安全问题为由,在多领域尽可能拦阻中企产品参与到关键基建建设中。美欧在地缘碰撞中难以继续实施扩张背景下,贸易保护、设置壁垒思潮,正在西方蔓延。这一局面下,同步要求中国强化各关键领域国产化进程,推动构建全产业链自主的中国体系。以免面临美欧基于地缘谋划需求,可能实施的卡脖子动作。
7月5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进入临时加征阶段。并或在11月固定为5年期关税。接下来的数月时间中,是中欧相互摊牌、相互威慑,最终在潜在巨大损失面前或形成妥协的阶段。不乏分析认为,中欧贸易战的走向,会同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同欧企间“市场换技术”的情况类似。只不过,数十年时间过去,中欧角色颠倒。
欧洲国家在产业链利润分配中,处于中上游位置,这一点同依仗霸权可巧取豪夺的美国,有所不同。也使得相比于中美经贸战,中欧贸易战存在更大的彼此妥协空间。中企也在塞尔维亚、匈牙利、土耳其等临近欧盟市场投资布局,通过增大对外合作,获得打开市场的机遇。中国覆盖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赋予了中方在贸易战中保持从容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