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打”的城市,在抖音办了场直播PK赛
昨天, 持续六天的“临汾锣鼓直播PK大赛”结束了。
这一周,在9场直播、12轮PK中,各路锣鼓高手纷纷上阵,威风抖擞,赛况激烈。
这里是有名的“鼓窝子”,不同村落的威风锣鼓队一直有当街“PK”的习俗。节庆时,锣鼓队们欢腾出街,短兵相接便抄起“家伙”,打一把锣鼓。在临汾人的记忆里,街巷和村落,随处可闻鼓声,随时可见斗鼓。
当临汾文旅把民间斗鼓传统搬进直播PK,它变成一场全民参与的武林大会,紧张却不失和气。台上的艺人,台下的乡亲,直播间里的网友,大伙儿以鼓会友,切磋武艺。
不得不承认,临汾人确实很能“打”。以下是我们在这六天找到的证据。
还没上擂台,自己人先“打”起来了7月8日午后,第一场直播PK赛还没开始,“大爷团”洪洞传统锣鼓队的两个老人就差点“打”了起来。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急,越靠越近,气氛陡然严峻。剑拔弩张之时,周围的兄弟拉住了他们。
争执双方是67岁的队长程北成和另一位同样年过六旬的队友。争执的原因,是对即将表演的鼓点节奏起了异议——他们要表演的第一首曲牌是《三结义》,鼓点变化多,考验轻重缓急。大爷们中午小酌了一杯,一时都没收住脾气。等情绪平复了,队里又响起笑声,“不就是艺术交流嘛,有冲突,太正常了!”。
这样的“艺术交流”时常发生。散落在村落里的锣鼓曲牌和打法本来就不一样,在“切磋”和“争吵”中得以逐渐规范统一,提高艺术水准。
67岁的程北成,打锣鼓超过50年。十年前,他骑着摩托走遍40多个村,拉起了一支锣鼓队,还通过“软磨硬泡”,从老艺人手中收集了一百多个传统曲牌。
收到锣鼓PK大赛的消息,他给老伙计们都打了电话。养牛、泥瓦工、种饲料、掌勺大厨的老伙计们,一听到有“武林大会”,都赶了回来。大伙儿聚在程北成的小院里,天天排练,几乎每天都有人“干架”。
这群平均年龄60+的大爷们,想再赢一次。在赛前,他们对年轻对手们放了话,“我们虽然年纪大,但骨头、精神可都比年轻人硬!”
“娘子军”和“新生代”来打擂7月9日,比赛第二天,真正意义上的打擂者来了。参赛两支队伍,一支是“娘子军”,一支是年轻人组成的“新生代”。在锣鼓武林里,都是新面孔。
“必胜!必胜!必胜!”比赛前,尧都高堆大汉雄风锣鼓队的姐妹们聚在一起,给彼此鼓劲。她们憋着一股劲,要在这次的擂台上威风威风。总有一些男人说,女人敲鼓没有气势,不够威风。
“咱们打的鼓和男的一样,还更加齐心。”为了动作整齐,打出气势,她们日复一日磨合练习,准备比赛。一口大鼓重达10斤,背着大鼓并腿起跳,再以八字腿落地,队里的几个姐妹在备战中都掉了几斤体重。
“新生代”队的队长周朝辉也下了狠劲。为了打好“武锣鼓”,他给自己安排了特训,跑步,啃牛肉,增强肌肉力量。在临汾锣鼓队中,像他这样的年轻面孔是少数。因为外出打工等原因,年轻人一度远离了这个传统民俗。
单人PK环节,周朝辉用大臂抡起棒槌、猛击鼓点、高高跃起,直播间里的观众为气势叹服。
这两年,通过在直播间表演锣鼓,周朝辉吸引到一批年轻粉丝。人越聚越多,一支青年新锐鼓队诞生了。每天晚上,他们聚在马路上,打“广场鼓”,一点点进步。
“新生代”队把PK视频发在抖音里,获得了286个赞。这一天,正好是周朝辉直播一周年的日子。有粉丝在他的评论区里问:你们在哪?我也想加入。
好锣鼓的人,骨子里就“好斗”“很刺激!”7月10日,第三天的直播PK赛后,霍州霍山锣鼓队队长樊贵锁久久不能平静。
擂台上,他和队友打了曲牌《霍邑之战》,精悍的表演分为出击、围困、击战、欢庆四部分。将士们血战沙场的刀光剑影,如在眼前。现场掌声雷动,直播间里,网友们也称赞他们一股“凶猛霸气”。
火热的PK场景,勾起樊贵锁的童年回忆。小时候,也是在今天比赛的霍州署内。两村的锣鼓队“斗鼓”,他用双手捂住眼睛不敢看,心提到嗓子眼,不忘暗暗祈祷“白龙村赢、白龙村赢!”
最热闹的是正月十五,各村锣鼓队挎着鼓、举着锣,一路奏着乐,去“斗鼓”。两支队伍一碰上,就互亮“绝活”,锣鼓声你来我往。按传统,对垒中保持节奏不乱者胜,被干扰者为败方,要主动让路。队伍间常常谁也不服谁,你敲得声高,我气势更壮,争得“头破血流”。
长大后,樊贵锁也背上了大鼓,一步步打到C位,打起鼓来,越来越凶。
赛前PK喊话环节,面对对手强势放话。樊贵锁则如宗师般,气定神闲,轻吐了一句,“谦虚就是最大的气势。”
商家“小广告”占领直播间擂台上,“霍州队”慷慨激昂。擂台下,粉丝团——霍州的乡亲们,同样热火朝天。
一排白色凉棚下,乡亲们抻长脖子观看表演,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手机屏幕。为了在直播间里赛出声势,他们的手指堪比筋膜枪,五倍速于台上的鼓点。
听到老乡们焦急地号召大家“点赞、点小心心”,一位老人有些着急,她不知道这是什么,也看不懂PK进度条,不得不求助一旁的老乡。老乡扭过头来,手指也没从自己的手机上离开,“就是这样点嘛!这个红色条就是我们现在的分数。”老人恍然大悟,“PK红蓝两个条就是跑鼓车嘛”——小时候,她看过锣鼓比赛中“跑鼓车”,一个村两个队,比赛用木车拉着大鼓跑,看谁跑得更快更远。
她学着老乡操作,送出自己在互联网上的第一个赞。
不在现场的霍州人也活跃在评论区里。城北的双华不锈钢,城西南的贾村养生大盘鸡,以及开元街彦军口腔、王师傅专业修脚……全城的商家陆续来报到,壮一声吆喝。
本地商户们的加油声,把评论区刷成了“广告区”
直播PK里,再赛一场“亚洲雄风”7月11日,直播PK赛第四天,迎来连日来的最高温,战况也进入白热化。
汾西锣鼓队的直播间里,张晓鸣出现时,直播间两端都刷起了点赞,微笑和鼓掌的各种表情。敬意涌向这位土生土长的威风锣鼓民间艺术家。
三十四年前,几百位鼓友,在北京亚运会上敲响威风锣鼓,气势磅礴。他们的节目《亚洲雄风》敲打的传统曲牌《风绞雪》,收集和改编者正是张晓鸣。从此,威风锣鼓“天下第一鼓”的美名远播四海。
64岁的张晓鸣特地助阵汾西锣鼓队的直播间,再次敲响了当年的曲牌。“锣鼓声一响,劲就来了。”老人风采不减,在频密的鼓点中,不时跃起。他自豪自己64岁了还能跳起来,这是长年打鼓锻炼了体格的功劳。
对面直播间里的年轻对手,正是他当年的年纪。后生们重新表演了《亚运雄风》,赢得这位前辈中气十足的好评,“旋律很好,节奏很准,打得很稳”。这支曲牌,节奏强烈,有如黄河在奔腾,“展现了强韧的民族精神”。
这三十多年,张晓鸣一直关心威风锣鼓的传承。鼓声激昂,听到直播间里的年轻人们大声说“请张老师放心”,他越来越有信心。他把这次直播PK也视为重要的“第一次”,“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网友都能看到我们的非遗艺术”。
汾西群众在广场上围观直播PK赛
线上线下的热情气氛,让张晓鸣的老乡、汾西队的指挥也动容了。这两年,打锣鼓的年轻人逐渐在变多。每年春节,外地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就会凑上一支锣鼓队,上街过把瘾,斗斗鼓。
“100个汾西人里90个会打锣鼓,这句话没有变!”这位粗犷的西北汉子,一度哽咽。
总决赛前的暴风雨7月13日晚,决赛直播开始前15分钟,一场雷暴雨打乱了节奏。从各区县赶来八支锣鼓队的数百名队员、围坐在广场上消夏等待演出的市民,四散避雨。雷声轰鸣,伴随不时传来闷响的鼓声。对打锣鼓的人来说,“鼓声一响,就没有退堂鼓”,上千临汾人耐心等待雨停,决意再威风抖擞一次。
40分钟后,雨渐渐小了。舞台中央,“威风抖擞来PK”的画面亮起。锣鼓队们嘈嘈切切地敲着锣鼓涌上舞台。随一声“嘿——”的吆喝,鼓槌重重落下,锣鼓PK大赛开打。围观的观众里,父亲用肩膀架起两个男孩,跟着锣鼓节奏抖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