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不良广告,保护用户
当人们想要寻找信息时,他们信任Google,我们致力于确保他们也可以信任在我们平台上看到的广告。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例如全球遭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近几个月中,这一承诺尤为重要。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就在密切地监测广告主的行为,以防用户被那些趁疫情之机的广告所侵扰。这些广告通常来自于老练的恶意行为者,他们试图通过娴熟的手法规避我们的执行系统。例如,随着疫情发展,我们发现口罩等热销产品的虚假广告数量大幅增加。这些广告推销的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虚报产品质量,诱骗消费者购买,有些投放广告的商家甚至根本没有履行订单。
我们组建了一个专门的新冠肺炎工作小组,他们在持续工作,已经开发出了新的检测技术,并且改善了现有的执行系统,以阻止恶意行为者。在这些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已经有所成效。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由于哄抬价格,趁全球医疗物资短缺牟利,对治疗方法做出误导性的宣传,和推广非法的失业福利等政策违规行为,我们已经屏蔽和删除了数千万个与新冠病毒有关的广告。
与此同时,新冠病毒已经成为日常交谈中重要且持久的话题,我们也正在研究能让各行各业的广告主与其受众分享相关动态的方式。例如,在过去几周内,我们专门帮助非政府组织、政府、医院和医疗服务供应商发布公共服务通告(PSA)。我们将继续以谨慎的方式调整我们的执行措施,确保在保护用户的同时,也能让来自可信赖广告主的关键信息得以优先展示。
确保生态系统的诚信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尽量减少违反我们政策的内容并阻止恶意行为者,而确保我们平台上广告的诚信,正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的努力一样,就是我们每天所做这一工作的延续。我们团队有数千名人员,以确保我们保护用户,并为广告主和发布商构建一个安全的生态系统。每年,我们都会分享对所做工作的总结。
在2024年,我们屏蔽和删除了27亿个不良广告——相当于每分钟超过5000个不良广告。因违反政策,我们还暂停了近100万个广告主账号。在发布商方面,我们终止了超过120万个账号,因违反政策,移除了发布商网络中超过2100万个网页上的广告。如果广告主或发布商有恶劣的违反政策行为或有违反政策的记录,我们会采取终止账号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删除单个广告或页面——这是我们使用的非常有效的执行工具。
强化对网上诱骗和诱骗点击”广告的执行如果我们发现某个特定类别的广告更易受到滥用,我们便会优先安排资源,以防用户受到恶意行为者的利用。其中,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一个领域就是网上诱骗。这是欺诈人员常用的一种手段,以虚假名义欺骗用户,从而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例如,2024年,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恶意行为者开始针对需要更新护照的用户。这些广告模仿真实的护照更新网站的广告,但其真实意图是使用户提供如社保或信用卡卡号之类的敏感信息。另一种常见滥用领域是诱骗点击”广告,通过经常被设计成看起来像是电脑或手机系统提醒的显眼链接(例如,点击这里”),诱骗用户点击。
由于我们已经预料到像网上诱骗和诱骗点击”这样的类型会反复出现,我们便可以更有效地打击它们。2024年,我们组建了一个内部团队,用来追踪欺诈性广告主此类行为的模式和特征,以便更快地判别和删除他们的广告。因此相比前一年,我们看到这两类不良广告的数量减少了近50%。2024年,我们总共屏蔽了超过3500万个网上诱骗广告和1900万个诱骗点击”广告。
实时调整我们的政策和技术
某些特定行业尤其容易滋生恶意行为。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上而非实体店办理金融服务,我们注意到,在贷款条款方面包含误导性信息的个人贷款广告也有所增加。为了打击这类广告,我们更新了政策,仅允许那些在网站或应用程序中明确说明了全部费用、风险和收益的广告主发布贷款相关的广告,以便用户可以做出明智的决定。这项政策更新使我们在2024年移除了960万个此类不良广告,数量比2018年翻了一倍。
去年年末,在一些选定的国家,针对那些与债权人协商提供解决债务或信用额度问题的债务管理广告主,我们还推出了认证项目。我们知道,用户在寻求这方面帮助时,往往是最脆弱的时候,而我们希望为他们创造一种安全的体验。这个新项目确保我们仅允许在当地监管机构注册过的广告主针对这类服务投放广告。我们还在继续探索,将这一项目扩展到更多国家,以遵守当地的财务法规。
展望未来维护对数字广告生态系统的信任是Google的头等大事。目前,全球健康问题是每个人的首要关切,做好准备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以防我们的用户被利用将一如既往的重要。我们知道,广告滥用的手段会不断升级,新的社会问题还将出现。对此,我们将继续确保我们的用户、广告主和发布商在我们的广告平台上免受恶意行为者的侵害。
Google归来的第一款产品,竟然是这样的一个小程序?!
还记得小时候的美术课吗?大家对着黑板临摹,比谁画得更像。没想到十年后的今天,大家又在朋友圈比画,而且更上了一个台阶——比谁画得更抽象、更深刻。
是的,今天的主角是个外来客——Google首款微信小程序猜画小歌”。这名字乍一看,很不好理解,其实是个AI小程序:机器出题你画画,它能识别就过关。之所以叫小歌”,是因为配合音效食用效果更佳,十分鬼畜,别有一番滋味。
今天中午,公众号谷歌黑板报”推送介绍了这一小程序。具体玩法为:
1.用户与Google AI 组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速写。每一轮体验中,你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勾勒出一幅日常用品的图画(比如狗、钟表或鞋子),AI 队友则需要在时间结束前猜出图画中的物体。
2.当 AI 猜出你图画中的物体时,你就会进入下一轮,你的猜画连胜次数也会相应增加。你还可以邀请朋友或家人一起挑战最长的连胜纪录、分享有趣的素描图,并在体验过程中不断收集新的题目和图画。
3.小程序内置排行榜”和我的画作”功能。你可以看到单局成绩排行榜(整点更新),自己的画作,以及他人的同题画作。换言之,你能看到全球无数灵魂画手,对一只狗、一只梨等物品的深刻理解。
一关10道题,一道题20秒时间。榜妹午饭时间试玩了10分钟左右,一路过关斩将到了LV.3 画室学徒级别,解锁了24个词汇。此处必须得意地展现一下成果:
谷歌黑板报”介绍,这一产品背后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得益于神经网络”技术,计算机能处理一些看起来很难的事。比如,通过粗糙的草图就能识别出是什么物体。现在,计算机已经能看到”你随意涂鸦出的一团长着耳朵的墨迹可能是一只熊猫。
根据以上榜妹的大作”,你应该了解到,Google AI 的识别率相当高。就像真人版你画我猜”,只要你给出一副画,AI就能在几秒钟内,迅速报出一连串可能的答案。不管你画成什么样,就算妈不认,就算化成灰,AI都能准确无误地报出它的名字!
不好意思,这个失手了
据介绍,猜画小歌”由来自 Google AI 的神经网络驱动。该网络源自全世界最大的、囊括超过5000万个手绘素描的数据群。可见,猜画小歌”上线前,就已经受过严格训练,有一套强大的算法了。意识到这一点后,不少网友开始害怕:我这种画法,不会把它训练成人工大笨蛋吧?
小程序详情页显示,这款小程序开发主体为谷歌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被归为在线教育类小程序。使用新榜的小程序查查”,可知该公司只关联了这一个小程序,上线时间为7月6日,已进行过一次迭代。
按常规思路分析,这个小程序解决了什么需求?这是Google在小程序中的一大步吗?其实除了玩法特别、画风清奇之外,这个小程序还有很多槽点:
比如,它不具备广泛的实用性,除了是小孩子画本的替代品,我想不出还有其它场合可以用它。你可以把它当作小游戏,毕竟持续一中午的热度,说明这就是一种社交货币”——但是,猜画小歌”这个名字又未免太难记,远不如画画猜猜”来得响亮。
Google的小程序战略,更不必说了。Instant App当然好,PWA也很妙,但跟这个AI小程序没有半毛钱关系。前两种都是一种底层技术,是一个开放性平台。比如,你可以在Google Play 中找到Buzzfeed的试用按钮,体验它的Instant App版。也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使用更为清爽的微博PWA版本。
Instant App
考虑到谷歌黑板报”的介绍就是传播Google的产品、技术和文化”,我们用不着想太多,这个微信小程序其实就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谷歌的AI技术,如它所言让用户了解、体验人工智能的乐趣”。
事实上,早在2016年11月,谷歌就展示了一些机器学习实验,其中包括Quick, Draw!——在这款游戏中,你可以画一个东西,让图片识别系统猜测你画的究竟实是什么。同样是20秒时间,你来画机器来猜。以这个小游戏为基础,谷歌2017年发布了绘画工具AutoDraw。
AutoDraw
这个数据库包括5000万张图,元数据来自不同的国家。通过分析这些简笔画,你能看到不同人思维方式的差异。这5000万张图片只是个开始,谷歌今后还将发布另外大约7.5亿张图片。
除了画画,AI还可以帮你唱歌。前段时间百度的小程序爱说唱”、的宣传片《我知我新》,就利用了其中的技术。简单说来,你拍摄一张照片,AI就能以此为主题,一段Rap,并自己唱起来。你输入一段音符,AI就能将其组合成一段新旋律。
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成立了AI实验室,可惜很多技术并没有出圈”,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可以敏捷开发的小程序,很多时候就成为一个展示厅。当然,微信中丰富的样本,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完善原有的数据库。
据小程序查查”数据,光是腾讯开发的AI技术体验中心”就有至少4个,今日头条也发布了灵犬反低俗助手”。我们此前报道的黑咔相机”、形色识花”、ARKIE作图”小程序,核心技术都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其实人们已经离不开它了。像是修图滤镜、语音朗读等,都需要AI。但是,类似AI猜图、唱歌这种技术,我们又很少接触。易于开发和传播的小程序,就承担了这样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谷歌做这款小程序,和它在中国注册公众号,用意都是一样的。
这些看起来然并卵”的小程序,背后可能是几代技术人员的努力。某一天,它们将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方便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