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COM跨境电商 CIFCOM跨境电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海百科 »

facebook如何扩量

腾讯抄袭微博为什么没有成功?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目前有两个方案:方案A:所有的产品一律7折出售,限时限量。方案B:购买所有产品,有70%的几率原价支付,30%的几率1折出售,同样限时限量。

那么你觉得,哪个方案更能提升产品的销量?

实验告诉我们,是后者。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更倾向于承担一定的风险去获取更大的收益。

彩票就是这种心理的极端例子,2元的支出,500万的收益,却完全忘了几率。

做营销,我们需要懂一些心理效应。

一、微小属性策略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

市场红海中,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如何实现差异化成为产品设计者、营销者们的心头大事,微小属性策略就是快速实现产品差异化的一种途径。

实验表明,市面上大部分牛奶的营养价值其实相差无几,牛奶是个不折不扣的同质产品,而特仑苏通过牛奶场地的差异化,给其赋予了更加健康、更无污染的微小属性,实现了差异化并溢价,同样的还有富含抗氧因子的矿泉水”、添加果肉的饮品”等。

那微小属性策略与消费者心理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涉及到了消费者的预期心理,我们对已有事物的预期,会影响我们对它的体验和态度。

举个例子:

在我们的观念里果肉=新鲜+健康”,那么当我们看到添加果肉的饮品”时,这个饮品在我们潜意思里自然带上了新鲜、健康的标签

所以,使用微小属性策略要和消费者的预期心理相结合,而不是一味追求差异化,为产品添加了毫无用处甚至冲突的属性——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鲜猪肉!”。

二、目标趋近效应

99%变成100%的这段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越是趋近某个目标,越是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它,这在心理学上就叫做目标趋近效应。通俗的来说,就是人们为了不让之前花费的巨大沉默成本付诸东流,而对最后需要完成的那部分,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

那么这个心理效应对于我们营销者有什么可以借鉴并加以利用的呢?

首先,是让你的产品成为消费者实现某个重要目标的一部分,思考你的产品可以帮助消费者完成什么即将完成的目标,Ta为了这个目标还付出了什么努力。

举个例子:

某大学生临近毕业,花了数个月终于把毕业论文写完,希望最终能评选为优秀毕业论文”,无奈却发现自己论文的排版总是不能尽如人意,这时候他发现某宝有提供该项服务

再举个文案例子:

你花费了30个晚上,逛了13条街,刷爆了7张信用卡,今晚终于约到了女神,房都开好了,却输在了一条底裤上?——某名牌内裤

其次,把消费者追求的这个目标尽量频繁的,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健身APP、学习类APP都会让你做一件事——每日打卡,当然每日打卡是一种即时反馈,能够不断激励你,让你能够坚持下去,同时增强用户黏度,但这个作用主要是在初期。

而当打卡进入中后期,目标趋近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你只会听到一种声音:目标已经过半了!”还差一点这个月目标就达成了!”最后5天!”。

三、认知闭合需求

其实大脑很懒,它只想轻松的获得答案

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找到了真正的答案,而是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前者需要投入更多的脑力,踏出舒适区,而后者只不过是为了支撑自己预设的答案在脑海中寻找证据。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认知闭合需求,简单来说,就是当人面对一个模糊或者复杂的问题时,给问题找出一个明确答案的强烈欲望。

在某宝、某猫这类平台型电商上进行购物时,你抱有明确的购物目的,内心暗含着一个做消费决策的任务,这时候就存在较高的认知闭合需求,你将不断寻找有助于你迅速决策的线索(通常是销量、产地、好评等容易判断的外周线索,而非配件、产品性能数据等中心线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新品很难得到推广,因为它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决策成本,判断更加复杂的消息。

反观内容型电商,你是因为对对方提供的内容感兴趣才选择关注或观看(如某些公众号通过文章卖产品、综艺或者直播插入链接来销售等),而非我要买一个东西”,这时候的认知闭合需求就较低,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加容易接收复杂的决策信息,并尝试接受新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产品在交易型平台上销量不佳,但在内容型平台上却十分畅销,比如899元的健康菜板。

四、意见参考效应

我跟你讲,楼下那家黄焖鸭米饭可好吃了!

意见参考效应其实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口碑营销,是市场上能够被有效利用的两种杠杆力量之一,即只需要较少的营销投入就能带来成倍的营销效果。

在《品牌洗脑》一书中,作者曾做过一个大型试验,让五位群演假扮一个高端小区的住户,在日常生活中向周围的邻居进行口碑营销,结果该小区的大部分用户都因为邻居的推荐而改变了消费习惯。

那么如何利用好意见参考效应进行营销呢?你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提供意见参考的群体最好是目标受众的模仿群体

什么是目标受众的模仿群体?即目标受众想要成为或者十分羡慕的那群人,比如上流社会人士就是土豪的模仿群体,篮球运动员就是爱好者的模仿群体。想象一下,你会因为一个小学生告诉你有款游戏好玩爆了,所以去尝试一下吗?当然不会。

2. 目标受众必须是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群体

想要发挥意见参考效应的杠杆作用,目标受众之间就必须要有联系与沟通,这种意见交换越频繁,意味着你可以充分利用消费者之间的连锁反应,形成口碑传播。

举个例子:

你是一家上门服务的电脑维修APP,推广初期,你把推广对象定位在住宅小区,希望能够产生意见参考效应,打开市场,但是效果极其不好。为什么呢?

回想下你们住宿的小区,邻里之间能说上几句话,这几句话里面包含昨天电脑坏了有个上门维修的APP不错”的概率有多大?所以,这个APP不如将一些自身不具有维修能力的小公司作为推广对象,因为你给一个人修电脑,其他人能看得见,听得着。小刘,上次你电脑坏了,用的什么APP叫的人啊?”。

五、展示效应

大部分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恐惧,叫做我与别人不同

展示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众心理,它是市场上第二种具有杠杆力量的心理效应。展示效应其实暗含着两层隐晦的心理认知:

1. 我们天生相信别人,别人选的,尤其是大多数人认可的,一定是对的

很多人一定不认可这一点,其实这一点在营销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在亚马逊上购买书籍时是否参考过本周畅销书排行榜?你在选择观看什么电影时,是否浏览过豆瓣电影的高分排行?你在听音乐时,是否有点击过热歌榜?你在某宝上购物时,是否尝试过销量优先?

2. 同侪压力:利用被孤立不合群的恐惧

无论你处于什么年龄段,一定都能明白这种恐惧,这种恐惧在正值青春期的初高中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假设全班同学都穿着耐克鞋,而你因为某些原因,穿着一双阿迪,这时候你一定能体会到这种压力。

那么营销是如何巧妙的利用这种压力呢?Facebook上时常会提醒你这样一种消息:您的好友Jason刚刚点赞了新款Nike鞋,同时还有60万人为它点赞!”。社交平台+大数据+同侪压力”,你看,多么的天作之合。

当然,展示效应在营销上还有多种应用,比如利用归属感与荣誉感来逼迫”消费者不得不购买某种商品或进行某种行为,比如班服你不买一件吗?(即使丑到爆炸)”不转不是中国人!”等。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有疑问,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从众,尤其是现在,人们追求个性与自由,并不喜欢千篇一律。确实,当一个品牌变得太受欢迎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出现反潮流”现象。

上世纪90年代Levi’s在美国十分受欢迎,不论是青年人还是中年人。某次在Levi’s的市场调查中发现,年轻人购买Levi’s的比例与意愿在下降,多方研究后,他们发现了原因:年轻人不愿意和他们的父亲穿一个牌子的牛仔裤!所以,Levi’s设计了另外一种裤型——直筒裤,因为直筒裤的款型较细,中年发福了的长辈根本穿不进去。

六、睡眠者效应

感情是一种易逝品

我想大多数人都见过这样一种广告,它通过文案、图片或者视频,讲述了一个故事或者陈述了一个观点,引发了你的强烈共鸣,你进而会帮助其进行传播或者产生购买行为,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感唤起,内容营销。

人的行为根据持续的时间,分为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而情感唤起由于时间很短,所以一般只对人的短期行为产生作用,而对长期行为无效,这就是睡眠者效应”。

听起来好像很玄乎,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小明是一个很贪睡的男孩,每天早晨都要赖床到很晚,昨天,他看到了一段励志视频,深受鼓舞,决定为了自己的梦想,以后每日早起奋斗,结果到了第二天,其依旧起不了床。

励志视频给小明带来的热血”(情感唤起)只在当时对其有着极大的影响(决定以后要早起),而到了第二天,热血冷却,为梦想而奋斗”的长期目标是不可能战胜床铺的封印。

那么如何让小明早起呢?

女神:小明,明天早上7点,我们一起晨跑吧!”

现实中,很多营销者都犯过此忌。台湾某保险的电视广告——老人们骑着摩托追寻梦想,感动了无数人,可是广告播出后的数据显示,其保险的销售额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确实,这则广告引起了你我的共鸣,可情感唤起只是暂时的,如果不及时转化,一切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什么是跨境电商独立站,该怎么推广?

同在一个地段的两家餐馆,一家人满为患,一家拍苍蝇,假如您去就餐,您是选择人多的那家还是人少的那家呢?

我估计大部分人都是会选人多的那家,为什么呢?

我们一般都是这样想的,这么多人选择这家,肯定很好吃。这就抛出了一个人性原力: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在西奥迪尼的一书中有详细的阐述,意思大概就是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

因此,如果有人看见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者同伴穿着某种潮流的服装,在汽车保险杆上贴上某种贴画,或者喝某个特定品牌的啤酒,强大的压力就会迫使人们去跟随潮流。这其中还包括自己内在的压力:人人都穿船袜子,我的袜子太长了,不知道我看起来是不是像个白痴:现在是绿灯了,但是人们都不不过去,难道有什么事发生?然后我也不敢过马路了。

街上有个人晕倒了,大家都不去扶,不是因为人们冷淡,而是因为大家都想看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然后决定自己怎么做。但是大家都相互观望,结果大家都不做行动。

商业上,商家怎么利用这种原力,为自己获利呢?

我们在淘宝上购物,你看到销量很少的店你会买吗?我想你一般不会。所以商家使尽各种办法让自己那个成交数量变得好看。一个MM看到一条毛呢大衣,款式很潮,也适合自己的品味,看着很喜欢,然后再看下成交量,有8000笔耶,这么多人买,肯定没错,然后MM下单付款去了。

香飘飘奶茶,大家熟悉吧,看下它的广告语:一年卖出7亿杯,可以围绕地球2圈:香飘飘奶茶,连续7年销量领先:在中国,一年有10亿人次喝香飘飘奶茶。看看,它一直强调他的销量巨大。假如你到一家超市想买奶茶,有2个品牌可以选择,一个是优乐美,它的广告语是你是我的优乐美。嗯嗯,除了暗示这个是表白物之外没有任何打动人的理由。一个香飘飘,它的广告语是,连续7年销量遥遥领先。好,买它肯定没错,这么多人买。我媳妇肯定喜欢,我儿子也肯定喜欢,我爸妈也会喜欢....从众效应的效力就是这么强。

再回来说说餐饮店。你以为真的有那么多餐饮这么火爆的啊,大摆长龙。其实有些是商家人为知道的排队效应。故意放慢一点制作速度,让门口什么时候都有几个人排着。只要控制好时间,一般客人是不会有什么不爽的。各位看下步行街或者是一些景点的小吃摊,是不是人越多的档口人越来越多。更狠的是有些商家会请一些兼职的人员来做托,制造排队效应。

(此书不要买,没什么干货,仅仅做案例展示)

我还曾看见过一些出版商,利用美女来做营销。就是一个美女拿着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自拍。可能一个人自拍你不会觉得怎么样,但是要是有10个自拍呢,一百个呢,一千个呢,一万个呢,这种视觉上的从众震撼会令人产生兴趣,这本到底是什么书,这么多人拿着自拍,结果可能就是你去买了这书。

请问您怎么制造您的从众效应呢?欢迎和我一起讨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CIFCOM跨境电商 » facebook如何扩量

相关文章

CIFCOM

contact